字的含义

荆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jīng
  • 繁体:
  • 笔画:9
  • 部首:

荆字寓意

【荆】 jīng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条。棘。披斩棘。 古代用条做的刑仗:负请罪。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州。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山妻。 姓。

荆字解释

【荆】[①][jīng][《廣韻》舉卿切,平庚,見。]亦作“荊1”。(1)落叶灌木。种类甚多,如紫、牡。(2)条。古代用为刑杖。(3)对人称己妻的谦词。(4)山的简称。(5)古九州之一州的简称。(6)古国名。春秋时楚国的旧称。(7)姓。战国时燕有轲。见《史记·刺客列传》。

荆字诗词来源

【荆】楚荆骸骨遭掘发。鞭辱腐尸耻难雪。先秦·作者:无名氏《穷劫曲》
荆王流叹楚妃泣。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其三》
荆包海物必来陈。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六》
白云萦蔼荆山阿。洞庭纵横日生波。南朝宋·作者:吴迈远《楚朝曲》
车马处处尽成阴,班荆促席对芳林。西梁·作者:沈君攸《羽觞飞上苑》
合欢芳树连理枝,荆王神女乍相随。隋·作者:辛德源《东飞伯劳歌》
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初唐·作者:上官仪《咏画障》
欲暮高唐行雨送,今宵定入荆王梦。初唐·作者:阎立本《巫山高》
荆王梦里爱秾华,枕席初开红帐遮。初唐·作者:阎立本《巫山高》
传书青鸟迎箫凤,巫岭荆台数通梦。唐初·作者:李峤《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
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唐初·作者:李峤《汾阴行》
路入巴渝通两蜀,江连荆楚接三川。初唐·作者:宋之问《夔州》
诸君喜抵王师所,四顾伤为荆莽坰。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一》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唐·作者:张说《幽州新岁作》
荆王奏曲楚妃叹,曲尽欢终夜将半。唐·作者:张纮《杂曲歌辞 行路难》
越艳荆姝惯采莲,兰桡画楫满长川。唐·作者:徐玄之《采莲》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盛唐·作者: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城阙摧残犹可惜,荒郊处处生荆棘。唐·作者:张嵩《云中古城赋附歌 其一》
荆榛古木闭荒阡,共道繁华不复全。盛唐·作者:孙逖《丹阳行》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盛唐·作者:王昌龄《卢溪主人》

荆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荆】【申集上】【艸字部】 荆;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1030第11〔古文〕 【唐韻】舉卿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卿切, 音京。【說文】楚木也。【山海經】虖勺之山,其下多荆杞。【本草】牡荆。【註】古者 杖以荆,故字从 ,其生成叢而疎爽,故又謂之楚。荆楚之地,因多產此而名也。 又州名。【書·禹貢】荆及衡陽惟荆州。 又山名。【後漢·郡國志】南郡臨沮侯有荆山。【註】卞和抱璞之處。 又姓。【通志·氏族略】燕有荆軻,望出廣陵。 又【韻補】居良切,音姜。【列女傳】屬以州犁,以免咎殃,伯宗遇禍,州犁奔荆。補遺:【正韻】同荊。荊字从幵。

与荆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荆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