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字的含义
泾字的解释
泾
- 五行:水
- 康熙笔画:11
- 拼音:jīng
- 繁体:涇
- 笔画:8
- 部首:氵
泾字寓意
【泾】泾 (涇) jīng 〔泾河〕水名,发源于中国甘肃省,注入陕西省渭水。简称“泾”,如“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浊,两水在会合处清浊不混,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
泾字解释
【泾】[①][jīng][《廣韻》古靈切,平青,見。]“泾1”的繁体字。(1)水名。(2)沟渎,浜。(3)大便。《素问·调经论》:“形有餘則腹脹,涇溲不利,不足則四支不用。”王冰注:“涇,大便;溲,小便也。”一说,为月经。[②][jīng][《集韻》古定切,去徑,見。]“泾2”的繁体字。直流的水波。
泾字诗词来源
【泾】泾水桥南柳欲黄,杜陵城北花应满。初唐·作者:宋之问《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
乘君素舸泛泾西,宛似云门对若溪。盛唐·作者:李白《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豳谷稍稍振庭柯,泾水浩浩扬湍波。盛唐·作者:李白《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盛唐·作者:李白《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盛唐·作者:李白《别山僧》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唐·作者:杜甫《诸将五首 其一》
未闻细柳散金甲,肠断秦川流浊泾。唐·作者:杜甫《即事》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唐·作者:杜甫《秋雨叹三首 其二》
昼洗须腾泾渭深,朝趋可刷幽并夜。唐·作者:杜甫《骢马行》
同流不许分泾渭,一色应须到海溟。中唐·作者:刘长卿《淯水湍波》
众人哺啜喜君醒,渭水由来不杂泾。中唐·作者:权德舆《同陆太祝鸿渐崔法曹载华见萧侍御留后说得卫抚州报推事使张侍御却回前刺史戴员外无事喜而有作三首 其三》
噫泾水之逶迤,溉我公兮及我私。中唐·作者:刘禹锡《改高陵人颂刘仁师诗》
溪槛正当莲叶渚,水泾新麦稻苗畦。唐·作者:张祜《寓居临平山下三首 其一》
泾阳平野草初春,遥望家乡泪滴频。唐·作者:湘妃庙《与崔渥冥会杂诗 其七》
蜀国才微甘放荡,专城年少岂蹉跎。唐·作者:李群玉《留别马使君》
未知至竟将何用,渭水泾川一向流。唐末·作者:罗隐《关亭春望》
泾溪石险人竞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唐末·作者:罗隐《泾溪》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唐末·作者: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欲问生前躬祀日,几烦龙驾到泾州。晚唐·作者:胡曾《咏史诗 回中》
霜染鸦枫迎日醉,寒冲泾水带冰流。晚唐·作者:唐彦谦《高平九日》
乘君素舸泛泾西,宛似云门对若溪。盛唐·作者:李白《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豳谷稍稍振庭柯,泾水浩浩扬湍波。盛唐·作者:李白《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盛唐·作者:李白《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盛唐·作者:李白《别山僧》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唐·作者:杜甫《诸将五首 其一》
未闻细柳散金甲,肠断秦川流浊泾。唐·作者:杜甫《即事》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唐·作者:杜甫《秋雨叹三首 其二》
昼洗须腾泾渭深,朝趋可刷幽并夜。唐·作者:杜甫《骢马行》
同流不许分泾渭,一色应须到海溟。中唐·作者:刘长卿《淯水湍波》
众人哺啜喜君醒,渭水由来不杂泾。中唐·作者:权德舆《同陆太祝鸿渐崔法曹载华见萧侍御留后说得卫抚州报推事使张侍御却回前刺史戴员外无事喜而有作三首 其三》
噫泾水之逶迤,溉我公兮及我私。中唐·作者:刘禹锡《改高陵人颂刘仁师诗》
溪槛正当莲叶渚,水泾新麦稻苗畦。唐·作者:张祜《寓居临平山下三首 其一》
泾阳平野草初春,遥望家乡泪滴频。唐·作者:湘妃庙《与崔渥冥会杂诗 其七》
蜀国才微甘放荡,专城年少岂蹉跎。唐·作者:李群玉《留别马使君》
未知至竟将何用,渭水泾川一向流。唐末·作者:罗隐《关亭春望》
泾溪石险人竞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唐末·作者:罗隐《泾溪》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唐末·作者: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欲问生前躬祀日,几烦龙驾到泾州。晚唐·作者:胡曾《咏史诗 回中》
霜染鸦枫迎日醉,寒冲泾水带冰流。晚唐·作者:唐彦谦《高平九日》
泾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泾】【巳集上】【水字部】 涇;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619第12【唐韻】古靈切【集韻】【韻會】堅靈切, 音經。水名。【說文】水出安定涇陽开頭山。【書·禹貢】涇屬渭汭。【周禮·夏官·職方氏】雍州,其川涇汭。 又丹陽有涇水。【前漢·地理志註】涇水,出蕪湖。 又交趾有涇水。【水經注】涇水,出龍編縣高山。 又通也。【莊子·秋水篇】涇流之大。【註】涇,通也。謂通流也。 又州名。【韻會】漢武分安定郡,元魏攺涇州。 又縣名。涇陽縣,屬西安府,本秦縣。涇縣,屬寧國府。本唐猷州。 見【廣輿記】。 又【集韻】棄挺切,音謦。泉也。 又古定切,音徑。涇涏,直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