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阤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1
  • 拼音:tuó
  • 繁体:
  • 笔画:5
  • 部首:

阤字寓意

【阤】 tuó 古同“陀”,山坡:“故登者,倍任者也,犹能以登。” 险阻。

阤字解释

【阤】[①][zhì][《廣韻》池爾切,上紙,澄。][《廣韻》施是切,上紙,書。](1)斜坡。(2)崩塌。(3)毁坏;败坏。[②][yǐ][《集韻》演爾切,上紙,以。]倾斜貌。[③][tuó][《字彙》唐何切]同“陀1”。

阤字诗词来源

【阤】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盛唐·作者:李白《僧伽歌》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盛唐·作者: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得宿命通弁无碍,旋陀罗尼华三昧。唐·作者:颜真卿《天台智者大师画赞》
累累堆阜藏奔突,往往坡陀纵超越。唐·作者:杜甫《沙苑行》
星躔宝校金盘陀,夜骑天驷超天河。唐·作者:杜甫《魏将军歌》
且共念彼弥陀佛。往生极乐坐花台。中唐·作者:释法照《归去来 其一 归西方赞十首》
急手专心念彼佛。弥陀净土法门开。中唐·作者:释法照《归去来 其二 归西方赞十首》
急须专念弥陀佛。长辞五浊见如来。中唐·作者:释法照《归去来 其五 归西方赞十首》
归去来。弥陀净刹法门开。中唐·作者:释法照《归去来 其六 归西方赞十首》
声声为念弥陀号。一时闻者坐金莲。中唐·作者:释法照《归去来 其九 归西方赞十首》
岩洞分明是普陀,和风甘雨向来多。中唐·作者:孟郊《观音岩》
青门旅寓身空老,白首头陀力渐微。唐·作者:清江《月夜有怀黄端公兼简朱孙二判官》
饥餐一粒伽陀药,心地调和倚石头。唐·作者:寒山《诗三百三首 其一百九十三》
木落前山霜露多,手持寒锡远头陀。唐·作者:刘商《送浚上人》
秋山年长头陀处,说我军前射虎归。唐·作者:刘商《赠头陀师》
涧底盘陀石渐稀,尽向坟前作羊虎。中唐·作者:王建《北邙行》
石坛坡陀可坐卧,我手承颏肘拄座。中唐·作者:韩愈《记梦》
十二围陀及疏论,慇勤三六不须生。唐·作者:庞蕴《诗偈 其一百三十二》
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唐·作者:白居易《眼暗》
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唐·作者:白居易《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

阤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阤】【戌集中】【阜字部】 阤;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1346第02【唐韻】【集韻】【韻會】丈爾切【正韻】丈几切, 音褫。【說文】小崩也。【玉篇】毀也,落也。【周語】聚不阤崩,而物有所歸。【註】大曰崩,小曰阤。【集韻】或作陊陁。 又【集韻】一曰崖際。【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阤,阪也,輪庳則難引。【釋文】阤,丈爾反。劉讀堂何反。 又【廣韻】施是切【集韻】【韻會】賞是切【正韻】詩止切, 音豕。【廣韻】壞也。【後漢·李膺傳】綱紀頹阤。 又【集韻】【韻會】 待可切,音舵。【博雅】壞也。或作陊陀。 又【集韻】演爾切,音迆。本作陁。詳後陁字註。 又【韻會小補】唐何切。同陀。【史記·司馬相如傳】登陂阤之長坂。【漢書】作陁。

与阤字同五行属的字

    与阤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阤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