橐字的含义
橐字的解释
橐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16
- 拼音:tuó
- 繁体:橐
- 笔画:16
- 部首:木
橐字寓意
【橐】橐 tuó 口袋:负书担橐。 〔橐驼〕即“骆驼”。 古代的一种鼓风吹火器:“具炉橐,橐以牛皮”。
橐字解释
【橐】[①][tuó][《廣韻》他各切,入鐸,透。]亦作“槖1”。(1)盛物的袋子。(2)用袋子装。(3)引申为藏,窝藏。(4)盛泥土的器具。(5)古代冶炼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犹今之风箱。(6)象声词。[②][luò][《集韻》歷各切,入鐸,來。]亦作“槖2”。骆驼。[③][zhè][《集韻》之夜切,去禡,章。]见“橐3皋”。
橐字诗词来源
【橐】橐驼五万部落稠,敕赐飞凤金兜鍪。盛唐·作者:王昌龄《箜篌引》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唐·作者:杜甫《哀王孙》
轻橐归时鲁缟薄,寒衣缝处郑绵多。唐·作者:韩翃《鲁中送从事归荥阳》
仓忙趋走沾囊橐,偶遇仙祠暂栖泊。中唐·作者:刘禹锡《龙门祷雨歌》
油幢并入虎旗开,锦橐从天凤诏来。唐·作者:李绅《拜宣武军节度使》
橐它山上斧刃堆,望秦岭下锥头石。中唐·作者:元稹《望云骓马歌》
霓襟似拂瀛洲顶,颢气潜消橐籥中。唐·作者:曲龙山仙《玩月诗 其三》
天地事须归橐籥,文章谁得到罘罳。五代·作者:贯休《赠杨公杜之舅》
可怜卢大担柴者,拾得骊珠橐籥中。五代·作者:贯休《道情偈三首 其二》
橐籥冰霜万古闻,拍灰松地见馀坟。唐·作者:汪遵《干将墓》
风波冻马遥逢见,革橐饥僮尚挈行。唐末·作者:林宽《寄何绍馀》
翠华犹在橐泉中,一曲梁州泪如雨。唐末·作者:吴融《赠李长史歌》
杨广橐驼无觅处,夜来足迹在松阴。宋·作者:释了璨《偈》
蛮府好迎天上使,朝贤不为橐中装。北宋·作者:王禹偁《送馆中王正言使交趾》
旋制紫荷供橐笔,暗移神蔡忍支床。北宋·作者:刘筠《休沐端居有怀希圣少卿学士》
商功未是须贤地,荷橐行归侍玉銮。北宋·作者:胡宿《送御史蒋公赴漕江东》
几日词垣栖健笔,九秋朝橐冒征尘。北宋·作者:宋庠《送石舍人赐告还乡》
计筹暂尔烦经画,囊橐行看用老成。北宋·作者:宋庠《送苗郎中出漕江西》
更愧和篇寻故笔,试开荷橐久生尘。北宋·作者:宋庠《次韵和判曹韩学士见赏湖山》
戚苑好书馀庆事,一门仙橐映朝衣。北宋·作者:宋庠《次韵和吴侍郎任宗伯贰卿冲卿领天官南局皆世职有感》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唐·作者:杜甫《哀王孙》
轻橐归时鲁缟薄,寒衣缝处郑绵多。唐·作者:韩翃《鲁中送从事归荥阳》
仓忙趋走沾囊橐,偶遇仙祠暂栖泊。中唐·作者:刘禹锡《龙门祷雨歌》
油幢并入虎旗开,锦橐从天凤诏来。唐·作者:李绅《拜宣武军节度使》
橐它山上斧刃堆,望秦岭下锥头石。中唐·作者:元稹《望云骓马歌》
霓襟似拂瀛洲顶,颢气潜消橐籥中。唐·作者:曲龙山仙《玩月诗 其三》
天地事须归橐籥,文章谁得到罘罳。五代·作者:贯休《赠杨公杜之舅》
可怜卢大担柴者,拾得骊珠橐籥中。五代·作者:贯休《道情偈三首 其二》
橐籥冰霜万古闻,拍灰松地见馀坟。唐·作者:汪遵《干将墓》
风波冻马遥逢见,革橐饥僮尚挈行。唐末·作者:林宽《寄何绍馀》
翠华犹在橐泉中,一曲梁州泪如雨。唐末·作者:吴融《赠李长史歌》
杨广橐驼无觅处,夜来足迹在松阴。宋·作者:释了璨《偈》
蛮府好迎天上使,朝贤不为橐中装。北宋·作者:王禹偁《送馆中王正言使交趾》
旋制紫荷供橐笔,暗移神蔡忍支床。北宋·作者:刘筠《休沐端居有怀希圣少卿学士》
商功未是须贤地,荷橐行归侍玉銮。北宋·作者:胡宿《送御史蒋公赴漕江东》
几日词垣栖健笔,九秋朝橐冒征尘。北宋·作者:宋庠《送石舍人赐告还乡》
计筹暂尔烦经画,囊橐行看用老成。北宋·作者:宋庠《送苗郎中出漕江西》
更愧和篇寻故笔,试开荷橐久生尘。北宋·作者:宋庠《次韵和判曹韩学士见赏湖山》
戚苑好书馀庆事,一门仙橐映朝衣。北宋·作者:宋庠《次韵和吴侍郎任宗伯贰卿冲卿领天官南局皆世职有感》
橐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橐】【辰集中】【木字部】 橐;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553第08〔古文〕 【唐韻】【集韻】 他各切,音拓。【說文】囊也。【唐韻】囊無底。【詩·大雅】于橐于囊。【毛傳】小曰橐,大曰囊。【左傳·宣二年】趙盾見靈輒,爲簞食與肉,置諸橐而與之。 又冶器也。【老子·道德經】天地之閒,其猶橐籥乎。【註】橐者外之櫝,所以受籥也。籥者內之管,所以鼓橐也。【淮南子·本經訓】鼓橐吹埵,以消銅鐵。 又盛衣食之器者曰橐梠。【莊子·天下篇】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 又橐橐,杵聲也。【詩·小雅】椓之橐橐。 又橐駝,獸名。言其負囊橐而駝物也。【揚雄·長楊賦】敺橐駝,燒 蠡。 又橐臯,吳地。【春秋·哀十二年】公會吳于橐臯。【漢書】屬九江郡。 又【唐韻】章夜切,音柘。義同。 又【集韻】都故切,音妒。木名。○按《說文》別立橐部,今倂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