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讧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0
  • 拼音:hòng
  • 繁体:
  • 笔画:5
  • 部首:

讧字寓意

【讧】 (訌) hòng 乱,冲突:内

讧字解释

【讧】[①][hòng][《廣韻》户公切,平東,匣。]“1”的繁体字。(1)溃败;失败无成。(2)乱;混乱。(3)引申为扰乱。(4)象声词。哄闹声。参见“訌訌”。

讧字诗词来源

【讧】五季干戈满地讧,山川草木亦酸风。南宋·作者:钱时《嘉兴天庆观梁朝桧》
事有至难莫如公,表里坏證阻且讧。南宋·作者:洪咨夔《罗浮高寿崔制置》
往年天压西南垂,妖氛内讧胡尘飞。南宋·作者:魏了翁《安大使生日》
是时北尘转骚屑,绿林之寇纷内讧。南宋·作者:程公许《东川节度歌》
内讧外阻忧方大,东拄西撑策已穷。南宋·作者:姚勉《送万仲荣赴省》
忠肝义胆何其雄,愤彼阴邪后内讧。南宋·作者:黄庄《诗美校书郎彭方迥》
时来内讧疏啖食,十日僵眠战寒燠。元末明初·作者:刘崧《送潘郎中迪允谢病归山阴》
寄语专城二三子,亦知我言为不讧。明·作者:金世弼《永阳别帖》
雁衔秋影山腰渡,风弄松涛涧底讧。明·作者:胡宗宪《登恒岳》
天王宵旰粤东讧,特简才贤建节雄。明·作者:饶与龄《奉咏两广督府刘凝斋平龙川寇 其一》
边城百万嗷嗷待,且发京储弭内讧。明末清初·作者:钱澄之《杂感 其一》
仙山咫尺俗缘误,况今百病中交讧。清·作者:汤右曾《登云麓峰望南岳歌》
惇卞绍述交谗讧,胶胶扰扰同蛆虫,直至南渡终兵戎。清·作者:沈德潜《元祐党籍碑》
紧县槎牙指顾中,纷纷群盗敢交讧。清·作者:杭世骏《潘守戎将归凤城适阻寇警相留度岁》
离六堂深坐具空,低徊前事笑交讧。清·作者:杭世骏《过离六堂伤石濂大师》
奈何奈何名窃附,几社复社言交讧。清·作者:钱载《邵文庄公温砚歌》
路经三埔皆酣战,贼拥千群尚肆讧。清·作者:弘历《台湾战图补咏四首 其一 大埔林之战》
邪会饰为添弟报,众讧愚奉莠民颠。清·作者:弘历《洪范九五福之三曰康宁联句》
富秋民自息讼讧,宁不慰庆益惕忡。清·作者:弘历《村村》
何事内讧闻海国,特申大义薄云天。清·作者:弘历《戡定安南复封黎维祁为国王功成联句》

讧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讧】【酉集上】【言字部】 訌;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1188第18【唐韻】戸工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 音洪。【說文】 也。【玉篇】潰也,敗也。【增韻】亂也。【詩·大雅】蟊賊內訌。【傳】潰也。【箋】爭訟相陷人之言也。【唐書·郭子儀贊】外阻內訌。【音義】 也。 又人名。【宋史·宗室表】從義郞不訌。 又【韻會】通作虹。【詩·大雅】實虹小子。【傳】虹,潰亂也。 又【集韻】沽紅切,音公。又【正韻】胡江切,音栙。又【集韻】胡貢切,洪去聲。義 同。

与讧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讧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