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痹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3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3
  • 部首:

痹字寓意

【痹】 bì 〔症〕中医指由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 〔麻〕见“ 麻”。

痹字解释

【痹】[①][bì][《廣韻》必至切,去至,幫。]亦作“疪1”。亦作“痺1”。(1)中医指风、寒、湿侵袭肌体导致肢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症。(2)蔽,阻塞。

痹字诗词来源

【痹】阙里高谈擅席珍,多年嵇痹叹沈沦。北宋·作者:宋庠《赠令狐进士》
欲序三都先自愧,士安风痹素清羸。北宋·作者:宋祁《朱舜卿归自别墅》
曲肱难寐要天晓,两股冻痹仍筋挛。北宋·作者:梅尧臣《送师厚归南阳会天大风遂宿高阳山寺明日同至姜店》
自言:嗜酒得风痹,故乡不敢居温柔。北宋·作者:苏轼《次韵答贾耘老》
脾寒服药近方验,风痹经冬势渐微。北宋·作者:苏辙《除日二首 其一》
春来有意乞归耕,足痹三年久未平。北宋·作者:苏辙《次韵子瞻上元扈从观灯二首 其二》
四支僵痹非我有,况彼鞭鞚难持操。北宋·作者:刘摰《虞城早起道中寄公秉幕府诸友》
蜂儿肥腻愈风痹,木瓜甘酸轻病股。北宋·作者:张耒《瓜洲谢李德载寄蜂儿木瓜笔》
隐几真心开暝照,翻书老膝痹危蹲。南宋·作者:冯时行《雨中书事》
腰顽足痹空叹息,咫尺不得行中庭。南宋·作者:陆游《久雨排闷》
周遭踏遍芙蓉岸,足痹腰顽栩栩轻。南宋·作者:范成大《九月二十八日湖上检校篱落》
桃李不识春风颜,残膏自可苏痹顽。南宋·作者:释宝昙《上魏南夫丞相》
兼旬足痹不良行,况复炎蒸如釜甑。南宋·作者:楼钥《李文授和所赠老融诗复次韵为谢》
年来风痹忌触口,厌闻来力敕正整。南宋·作者:楼钥《陈表道惠米缆》
手拈纸伞凝犹痹,足踏皮鞋冻亦渐。南宋·作者:陈淳《平坦雪兼风雨》
历历山坳冻迫人,指头欲堕痹难伸。南宋·作者:陈淳《西征范田遇雪三绝 其三》
再坐犹馀四屈卮,筋驽肉痹股生胝。南宋·作者:魏了翁《十八日上寿退赐坐十九日贡院锡宴二十一日紫宸殿御筵即事 其五》
指挥丙魏去痹陋,洗刷周召增光鲜。宋·作者:刘子寰《贺宰相生日》
退閒时有宾留刺,挛痹难为长折枝。南宋·作者:刘克庄《再和 其二》
正为文章太奇崛,寻常眼目亦痹渠。宋·作者:林泳《读关尹子》

痹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痹】【午集中】【疒字部】 痹;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775第22【唐韻】【集韻】 必至切,音畀。【說文】濕病也。【正字通】內經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爲痹。風氣勝者爲行痹,寒氣勝者爲痛痹,濕氣勝者爲著痹。註:風屬隂中之陽,善行而數變,凡走注歷節之類,俗名流火是也。隂寒之氣,乘於肌肉筋骨,則凝閉不通,故爲痛痹,卽痛風也。著痹者,重著不移,濕從上化,故病在肌肉,不在筋骨也。有心痹,肺痹,肝痹,腎痹,腸痹,胞痹。凡痹之類,逢寒則急,逢熱則縱。言寒則筋攣,故急。熱則筋弛,故縱也。程子曰:醫書以手足痿痹爲不仁。按病能篇云:痹而不仁,發爲肉痿。痿與痹分爲二,內經痹論痿論兩存,程子旣舉而兼言之,以痿痺相續而至,其爲不仁,一也。【淮南子·俶眞訓】谷氣多痹。【抱朴子至理卷】菖蒲乾薑之止痹濕。【嵆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危坐一時,痹不得搖。【註】痹,濕病也。 又矢名。【周禮·夏官·司弓矢】恆矢痹矢,用諸散射。【註】恆矢,安居之矢也。痹矢象焉,二者可以散射也。痹之言倫比也。 又【集韻】毗至切,音鼻。【集韻】病也。 本作 。考證:〔【周禮·夏官·司弓】恆矢痹矢,用諸散射。〕 謹照原文司弓下增矢字。

与痹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痹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