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敝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敝字寓意

【敝】 bì 破旧,坏:旧。俗。衣。屣。帚自珍。 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人(我)。姓。处。校。国。

敝字解释

【敝】[①][bì][《廣韻》毗祭切,去祭,並。](1)破烂;破旧。(2)损坏;损害。(3)衰败。(4)失败。(5)疲惫;困乏。(6)终;尽。(7)丢弃,弃置。(8)谦辞。(9)通“弊”。弊病;害处。(10)通“蔽”。遮挡;蒙蔽。(11)通“憋”。恶。参见“腸”。(12)衣袖。(13)弓把。(14)姓。春秋时齐有无存。见《左传·定公九年》。[②][bié][《集韻》蒲結切,入屑,並。]通“蹩1”。

敝字诗词来源

【敝】士友同仇裘共敝,丈夫努力饭加餐。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七》
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裘何啻联百结。唐·作者:杜甫《投简成华两县诸子》
终朝卖卜无人识,敝服徒行入市中。中唐·作者:李端《赠道士》
身随敝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中唐·作者: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还越中》
白衣曾拜汉尚书,今日恩光到敝庐。中唐·作者:刘禹锡《詶宣州崔大夫见寄》
出门可怜唯一身,敝裘瘦马入咸秦。唐·作者:白居易《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
?毯敝衣无处结,寸心耿耿如刀切。唐·作者:施肩吾《贫客吟》
颍上新亭瞰一川,几重旧址敞幽关。唐·作者:韩琮《颍亭》
仙桂高高似有神,貂裘敝尽取无因。唐末·作者:罗隐《东归》
年深旅舍衣裳敝,潮打村田活计贫。唐末·作者:罗隐《送顾云下第》
丰溪村内野人居,隐约南山对敝庐。唐·作者:吕从庆《春日书怀》
敝袜轻鞋缓足投,永丰桥上寄双眸。唐·作者:吕从庆《永丰桥閒坐》
貂裘穿后鹤氅敝,自此风流不足看。五代·作者:吴仁璧《春雪》
苏子黑貂将已尽,宋弘青鸟又空回。续唐至宋初·作者:刘兼《命妓不至》
稠桑坡险忽摧车,悔戴儒冠出敝庐。北宋·作者:王禹偁《稠桑坡车覆》
貂裘已敝洛阳尘,空有陶家漉酒巾。北宋·作者:杨亿《次韵和李光丞见惠长绦之什》
水田三事衣将敝,香积多年饭顿销。北宋·作者:杨亿《送僧归苏州》
年深为客貂裘敝,秋晚还家菊径荒。北宋·作者:杨亿《章频宰南昌》
暂时清梦生危枕,明日浓尘拥敝辀。北宋·作者:张先《将赴南平宿龙门洞》
鹄板乍停公府诏,貂裘还敝洛城尘。北宋·作者:胡宿《送陈谏东归》

敝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敝】【卯集下】【攴字部】 敝;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472第11【廣韻】【集韻】【韻會】 毘祭切,音幣。【說文】帗也。一曰敗衣也。【玉篇】與 同。【詩·鄭風】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爲兮。 又【玉篇】壞也。【易·井卦】甕敝漏。 又【禮·郊特牲】冠而敝之,可也。【釋文】棄也。 又【左傳·僖十年】敝於韓。【註】敝,敗也。 又【左傳·襄九年】以敝楚人。【註】敝,罷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筋欲敝之敝。【疏】筋之椎打嚼齧,欲得勞敝。 又姓。【廣韻】齊有敝無存。 又與蔽通。【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長其畏而薄其敝。【註】敝,讀爲蔽塞之蔽,謂弓人所握持者。【疏】畏,謂柎之上下。敝,謂人所握持手蔽之處。 又【集韻】部弭切,音埤。敝跬,用力貌。 又【集韻】蒲結切,音蹩。【詩·國風】敝苟在梁。徐邈讀。 又【正韻】必弊切,音瞥。【前漢·東方朔傳】主自執宰敝膝。【註】師古曰:敝膝,賤者之服。敝與蔽同。 又【韻補】叶筆別切。【老子·道德經】大成若缺,其用不敝。【玉篇】或作 。俗作弊。

与敝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敝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