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猒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yàn
  • 繁体:
  • 笔画:12
  • 部首:

猒字寓意

【猒】 yàn 古同“厌”。

猒字解释

【猒】[①][yàn][《廣韻》於豔切,去豔,影。][《廣韻》一鹽切,平鹽,影。]同“厭2”。(1)饱;饱足。(2)引申为饱受,受足。(3)满足。(4)厌恶;厌倦。(5)信服;使信服。(6)欺骗。[②][yān][《集韻》於鹽切,平鹽,影。]同“厭4”。[③][yā][《集韻》益涉切,入葉,影。]同“厭1”。镇压;抑制。参见“3當”。

猒字诗词来源

【猒】时人厌贱还?身。善权方略更受新。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二》
樽中酒色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隋末唐初·作者:谢偃《乐府新歌应教》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初唐·作者:王勃《蜀中九日》
昔时嬴女厌世纷,学吹凤箫乘彩云。初唐·作者:沈佺期《凤箫曲》
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悬石镜厌山精。初唐·作者:李显《石淙》
君王厌德不忘新,况群艳冶纷来陈。初唐·作者:吴少微《相和歌辞 怨歌行》
公子王孙恣游玩,沙阳水曲情无厌。唐·作者:万齐融《三日绿潭篇》
宫女厌镜笑窥池,身前影后不相见,无数容华空自知。唐·作者:张谔《百子池》
已厌交欢怜枕席,相将游戏绕池台。盛唐·作者:孟浩然《春情》
隋家天子忆扬州,厌坐深宫傍海游。盛唐·作者:王泠然《汴堤柳》
苏秦憔悴人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盛唐·作者:高适《九日酬颜少府》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盛唐·作者:高适《营州歌》
男儿立志需稽古,莫厌灯前读书苦。唐·作者:薛令之《草堂吟》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盛唐·作者:李白《梁园吟》
故旧相望在三事,愿君莫厌承明庐。盛唐·作者:王维《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盛唐·作者:王维《早秋山中作》
我修道来经十劫,出示阎浮厌众苦。盛唐·作者:怀玉《偈》
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唐·作者:张谓《湖上对酒行》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唐·作者:杜甫《曲江二首 其一》

猒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猒】【巳集下】【犬字部】 猒;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713第10【唐韻】【集韻】於鹽切【廣韻】一鹽切【韻會】幺鹽切, 音懕。【說文】飽也。从甘从肰。【玉篇】足也。【說文】或作 。【玉篇】亦作 。【廣韻】亦作饜。 又【廣韻】【集韻】【正韻】 於豔切,音嬮。義同。【廣韻】亦作饜。【集韻】亦作厭懕。 又【玉篇】於甲切,音押。【集韻】益涉切,音魘。義 同。 【集韻】本作厭。或作壓。

与猒字同五行属的字

    与猒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猒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