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惔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tán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惔字寓意

【惔】 tán 火烧:“忧心如。” dàn 淡泊:“平易恬,则忧患不能入。” 恨。

惔字解释

【惔】[①][tán][《廣韻》徒甘切,平談,定。]火烧。[②][dàn][《廣韻》徒濫切,去闞,定。][《廣韻》徒敢切,上敢,定。]通“憺1”。恬静;淡泊。'

惔字诗词来源

【惔】未信逸身今以老,且当忧国每如惔。北宋·作者: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赴阙》
至后金柔伏日三,旱气焚宣势如惔。宋·作者:葛胜仲《大暑新居纳凉和小子韵》
先生休戚共斯民,忧在惔焚非惮暑。宋·作者:王之道《和董令升喜雨用前韵》
适叹惔焚千亩尽,忽惊滂润一时均。南宋·作者:朱熹《甘泽应祈一苏焦槁皆昭远致政宣义丈及仲卿诸友昼夜精虔不出道场之力而昭远丈惠诗反以见属非所敢当辄依高韵和呈以见鄙怀并简同社诸兄友》
溪心蒿艾化埃壒,可怪嘉谷遭惔焚。南宋·作者:陈造《散解庙行》
江左一世称名公,首出刘惔与王濛。南宋·作者:楼钥《吴少由惠诗百篇久未及谢又以委贶勉次来韵》
要使惔焚成一洗,政须冰雪露多姿。南宋·作者:赵蕃《毕叔文以双头白莲送程士和录唱酬诗以求次韵》
绿阴政自可羸骖,舴艋何堪暑气惔。南宋·作者:方岳《又次韵 其二》
南北风殊久未谙,乱离更值旱如惔。南宋至元初·作者:陈杰《贾鹿泉屡约一出小诗代行十首 其七》
汉宫岂数博山高,晋惔休谈鹊尾秃。元·作者:王恽《宝鸭歌》
沟浍惔焚皆荡涤,川原霢霂免焦乾。元·作者:洪希文《暑雨》
我侯闵雨念黎氓,忧心如惔祷百灵。元·作者:梅德明《宁国路别驾祷雨有应》
且喜早秋频得雨,襟怀无复郁如惔。元末明初·作者:谢应芳《次韵集讲主见怀》
翘首甘霖久不沾,火云赤日势如惔。元末明初·作者:陶宗仪《志喜》
三声已觉生忧惔,如此三百宁能堪。元末明初·作者:刘崧《题牛熙百猿图歌》
风声振荡靡草木,日光惨惔愁云烟。元末明初·作者:李穑《闷甚又作 其一》
湖海盍簪樽酒夕,几人相共写忧惔。元末明初·作者:胡布《中秋后三日偕表兄刘绍由上蓝经龙塘寻访普彦清隐居于资福之麓留宿联句》
顾我艰难安出处,感君交谊共忧惔。元末明初·作者:胡布《再联韵三首柬彦清知已 其一》
游从剩有东林兴,已觉羁心散内惔。元末明初·作者:胡布《再联韵三首柬彦清知已 其二》
相逢何幸居林下,闷世愔愔适自惔。元末明初·作者:胡布《再联韵三首柬彦清知已 其三》

惔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惔】【卯集上】【心字部】 惔;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390第45【唐韻】【集韻】【韻會】徒甘切【正韻】徒監切, 音談。燔也。从心炎聲。【詩·小雅】憂心如惔。【鄭箋】惔,燔也。憂心如火灼爛之矣。 又燎也。【詩·大雅】如惔如焚。【毛傳】惔,燎之也。 又【集韻】他甘切【韻會】他酣切, 音 。又【集韻】于廉切【韻會】余廉切【正韻】移廉切, 音炎。義 同。 又通作炎。詩如惔。【韓詩】作炎。【後漢】引《詩》亦作炎。【註】炎言熱氣盛也。◎按惔止有燔燎之義,俗混澹淡憺三字者,非詩言憂心如惔,不過謂憂心之至,如火之炎耳,非謂惔字爲憂也。若以惔字爲憂,何以曰如惔乎。字書辭不達意,當以註疏爲正也。

与惔字同五行属的字

    与惔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惔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