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捻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niǎn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捻字寓意

【捻】 niǎn 用手指搓转(zhu刵 ):麻绳。 搓成的条状物:灯儿。 niē 古同“捏”,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夹住。

捻字解释

【捻】[①][niē][《廣韻》奴協切,入帖,泥。](1)捏,揉塑。(2)握持;取。(3)堵塞。(4)按。乐器演奏手法。(5)用同“躡”。参见“手”。(6)量词。犹把。一,形容细或少。[②][niǎn](1)用手指搓或转动。(2)用纸、纱等物搓成的条带状物。(3)聚;聚合成股。因称成群的人为。亦为清代中叶后反政府农民武装子或军的简称。(4)妍,美丽。(5)用同“撈”。(6)驱逐;追赶。

捻字诗词来源

【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唐·作者:杜甫《悲陈陶》
自倚能书堪入贡,一盏一回捻笔弄。唐·作者:马云奇《怀素师草书歌》
四弦拢撚三五声,唤起边风驻明月。唐·作者:刘景复《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
撚弦花下呈新曲,放拨灯前谢改名。中唐·作者:刘禹锡《和杨师皋给事伤小姬英英》
案上谩铺龙树论,盒中虚撚决明丸。唐·作者:白居易《眼病二首 其二》
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唐·作者:白居易《琵琶行》
凉州大遍最豪嘈,六么散序多笼撚。中唐·作者:元稹《琵琶歌》
台前也欲梳云髻,只怕盘龙手捻难。唐·作者:施肩吾《冬词》
书成小简寄情人,临行更把轻轻撚。唐至五代·作者:许岷《木兰花 其二》
其中撚破相思字,却恐郎疑踪不似。唐至五代·作者:许岷《木兰花 其二》
金屑檀槽玉腕明,子弦轻撚为多情。唐·作者:张祜《王家琵琶》
五条弦出万端情,撚拨间关漫态生。唐·作者:张祜《王家五弦》
儿童岂待父母施,自各捻来献兄叔。唐·作者:无名氏《分柑子歌示诸小》
出门斜捻同心弄。意恛惶。唐·作者:敦煌曲子《柳青娘 其一 倚阑人二首》
有时问却秦宫事,笑撚山花望太虚。唐·作者:毛女正美《赠华山游人 其二》
虽然更寄新书去,忆时捻取旧诗看。唐·作者:佚名《忆故人 其一》
黄羊野马捻枪拨,鹿鹿从头吃箭穿。唐·作者:佚名《王昭君变文 其三》
有僧支颊撚眉毫,起就夕阳磨剃刀。唐·作者:段成式《题僧壁》
烦君玉指轻拢撚,慢拨鸳鸯送一杯。唐·作者:李群玉《索曲送酒》
谁家静捻参差管,一曲霓裳学凤清。唐·作者:李郢《春夜》

捻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捻】【卯集中】【手字部】 捻;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435第30【唐韻】奴協切【集韻】【韻會】諾協切, 念入聲。【說文】指捻也。【集韻】捏也。【靑瑣高議】明皇時有獻牡丹者,時貴妃勻面,口脂在手,印於花上,詔栽於仙春館。來歲花開,瓣有指印,名爲一捻紅。 又【正韻】尼輒切,音聶。義同。 又【集韻】乃結切,音涅。按也。或作敜。

与捻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捻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