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字的含义
年字的解释
年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6
- 拼音:nián
- 繁体:年
- 笔画:6
- 部首:干
年字寓意
【年】年 nián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年。三年五载。 每年的:年会。年鉴。年利。年薪。 一年的开始:年节。新年。 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画。年礼。年货。 时期,时代:近年。年华。年号(a.帝王用的纪年名称;b.公元纪年名称)。年限。年深日久。 收成:年成。年景。年谨。荒年。 岁数:年纪。年事(岁数)。年高。年轮。 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幼年。童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称:年兄。年谊(同年登科的关系)。 姓。
年字解释
【年】[①][nián][《廣韻》奴顛切,平先,泥。]亦作“秊1”。(1)谷熟。(2)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3)时间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即太阳年,一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而现行历法(阳历)规定平年三百六十五日,每四年有一个闰年,增加一日,有三百六十六日。我国古代称之为岁,初定为三百六十六日,后经实测改进为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之一,即《史记·历书》所载《历术甲子篇》的数据。参阅《史记·历书》“大餘五”司马贞索隐。(4)指朔数。即我国的农历,平年为十二个朔望月,闰年为十三个朔望月。(5)年节。(6)用以指有关年节用的物品。参见“年糕”、“年貨”、“年畫”。(7)每年的。参见“年會”、“年鑑”、“年産量”。(8)指科举时代同年登科的关系。见“年兄”、“年伯”。(9)年代。(10)日期,指某一确定时间。(11)岁月,泛指时间。(12)指生活,生计。(13)年纪,岁数。(14)岁。计算年龄的单位,今皆用岁。(1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16)寿命,一生的岁数。(17)特指长寿。(18)古代察举人物标准之一。(19)姓。[②][nìng][《集韻》乃定切,去徑,泥。]通“佞1”。
年字诗词来源
【年】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来归。西汉·作者:丁令威《丁令威歌》
嚼复嚼。今年尚可后年饶。汉·作者:无名氏《桓帝末京都童谣》
忡切剥兮年法荣。兰茝亡兮丧芝英。汉·作者:无名氏《李翊夫人碑叹》
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汉·作者:无名氏《建安初荆州童谣》
醊祷进福求年丰。有?在坐敕予为?在玄中。汉·作者:无名氏《神人畅》
登祖庙兮享圣神,昭灵德兮弥亿年。东汉·作者:班固《宝鼎诗》
年岁晚墓时已斜。东汉·作者:李尤《九曲歌》
盛阴修夜何难晓,思念纠戾肠摧绕,时节晚莫年齿老。东汉·作者:王逸《琴思楚歌》
千年万岁嘉难逾。东汉·作者:刘宏《招商歌》
年亦耆艾业亦隆。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六》
城东马子莫咙哅。比至来年缠汝鬉。魏晋·作者:无名氏《惠帝元康中京洛童谣二首 其二》
金马门外聚群贤。铜驼陌上集少年。魏晋·作者:无名氏《陆士衡引俗语》
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魏晋·作者:无名氏《时人为习主簿语》
百年之命忽若倾,早知迅速秉烛行。魏晋·作者: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二》
大火有心水抱之。悠悠百年是其时。东晋·作者:郭文《金雄诗》
倾情逐节宁不苦,特为盛年惜容华。南朝宋·作者:鲍照《夜听妓诗二首 其二》
洁诚洗志期暮年。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其四》
千金顾笑买芳年。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曲二首 其二》
嚼复嚼。今年尚可后年饶。汉·作者:无名氏《桓帝末京都童谣》
忡切剥兮年法荣。兰茝亡兮丧芝英。汉·作者:无名氏《李翊夫人碑叹》
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汉·作者:无名氏《建安初荆州童谣》
醊祷进福求年丰。有?在坐敕予为?在玄中。汉·作者:无名氏《神人畅》
登祖庙兮享圣神,昭灵德兮弥亿年。东汉·作者:班固《宝鼎诗》
年岁晚墓时已斜。东汉·作者:李尤《九曲歌》
盛阴修夜何难晓,思念纠戾肠摧绕,时节晚莫年齿老。东汉·作者:王逸《琴思楚歌》
千年万岁嘉难逾。东汉·作者:刘宏《招商歌》
年亦耆艾业亦隆。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六》
城东马子莫咙哅。比至来年缠汝鬉。魏晋·作者:无名氏《惠帝元康中京洛童谣二首 其二》
金马门外聚群贤。铜驼陌上集少年。魏晋·作者:无名氏《陆士衡引俗语》
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魏晋·作者:无名氏《时人为习主簿语》
百年之命忽若倾,早知迅速秉烛行。魏晋·作者: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二》
大火有心水抱之。悠悠百年是其时。东晋·作者:郭文《金雄诗》
倾情逐节宁不苦,特为盛年惜容华。南朝宋·作者:鲍照《夜听妓诗二首 其二》
洁诚洗志期暮年。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其四》
千金顾笑买芳年。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曲二首 其二》
年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年】【午集下】【禾字部】 年; 康熙笔画:6; 页码:页340第01〔古文〕 【唐韻】【廣韻】奴顚切【集韻】【類篇】【韻會】寧顚切【正韻】寧田切, 撚平聲。【說文】本作秊。穀熟也。从禾千聲。【春秋 桓三年】有年。【穀梁傳】五穀皆熟爲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穀梁傳】五穀大熟爲大有年。 又歲也。【爾雅 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載。【註】歲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爲歲名。【周禮 春官】正歲年以序事。【註】中數曰歲,朔數曰年。【疏】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節氣在前,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中氣帀則爲歲,朔氣帀則爲年。【左傳 宣三年】卜年七百。 又齒也。【釋名】年,進也。進而前也。【禮 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註】引年,挍年也。【左傳 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爲太宰,康叔爲司宼, 季爲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註】言以德爲輕重,而不以齒爲先後也。 又姓。【萬姓統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戸部尚書。 又叶禰因切,音紉。【前漢 敘傳】封禪郊祀,登秩百神。協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 襪銘】長履景福,至於億年。皇靈旣佑,祉祿來臻。又【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傳 襄三十年】年夫。【釋文】年音佞。二傳作佞夫。 【集韻】亦書作 。唐武后作 。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