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夶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6
  • 拼音:
  • 繁体:
  • 笔画:6
  • 部首:

夶字寓意

【夶】 bǐ 古同“比”。

夶字解释

【夶】[①][bǐ][《廣韻》卑履切,上旨,幫。][《廣韻》毗至切,去至,並。][《廣韻》必至切,去至,幫。][《廣韻》毗必切,入質,並。][《廣韻》房脂切,平脂,並。]“1”的今字。(1)亲近;和睦。(2)勾结。(3)顺从;附从。(4)辅助。(5)配合;适合。(6)紧密;细密。(7)篦子。(8)周遍。(9)并列;排列。(10)齐同,等同。(11)近;靠近。(12)相连接。(13)编次,排比。(14)副词。皆,都。(15)副词。近日,近来。(16)副词。连续;频频。(17)副词。每。(18)副词。先前,以前。(19)介词。待到;等到。(20)介词。为;替。(21)介词。与,同。(22)介词。比起……来。用来比较性状和程度的差别。(23)通“庇”。寄托。(24)古代哈萨克族、布鲁特族(即柯尔克孜族)称其君长为比。(25)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坎上。(26)矢括,箭的入弦处。[②][bǐ][《廣韻》卑履切,上旨,幫。]亦作“2”。(1)比较;考校。(2)比方;比拟;比喻。(3)类;辈。(4)类似;相类。(5)仿效。(6)用手势比画。(7)比照;按照。(8)特指依法议罪、拟刑。(9)例;成例。(10)对着;向着。(11)副词。本来。(12)旧时官府缉拿人犯或征收租赋、额派人役等,定期催逼,谓之比。(13)《诗》六义之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14)周代地方的基层组织。(15)指同类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亦指两个同类量,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16)表示比赛进行中或结束时双方得分的对比。(17)姓。汉代有比铜钳。见《後汉书·西羌传》。[③][pí]亦作“3”。见“皋比”。[④][pǐ][《集韻》普弭切,上紙,滂。]亦作“4”。通“庀1”。治理。

夶字诗词来源

【夶】何以要之比目鱼,海广无舟怅劳劬。西晋·作者:傅玄《拟四愁诗四首 其一》
我所思兮在珠崖,愿为比翼浮清池。西晋·作者:傅玄《拟四愁诗四首 其二》
城东马子莫咙哅。比至来年缠汝鬉。魏晋·作者:无名氏《惠帝元康中京洛童谣二首 其二》
可笑物空无比况,口吐明珠光晃晃。南朝宋·作者:宝志《偈》
翡翠群飞飞不息,愿在云间长比翼。南梁·作者:沈约《四时白纻歌五首 其一 春白纻》
翻莺度燕双比翼,杨柳千条共一色。南梁·作者:萧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一》
金壶夜水讵能多,莫持赊用比悬河。南梁·作者:萧子显《乌栖曲应令三首 其二》
博山登高用邺锦。含情动靥比洛妃。南梁·作者:刘孝威《赋得香出衣诗》
怜君忆君停欲死,天上人间无可比。东魏·作者:高昂《赠弟季式诗》
桃红李白若朝妆,羞持憔悴比新芳。南梁·作者:萧纲《和萧侍中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四》
寄语故林无数鸟,会入群里比毛衣。南北朝·作者:朱超《咏独栖鸟诗》
将欲比德于三皇,未始追踪于五霸。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七》
重焰垂花比芳树,风吹水动俱难住。南梁·作者:庾肩吾《三日侍宴咏曲水中烛影诗》
愿并迎春比翼燕,常作照日同心花。陈朝·作者:江总《秋日新宠美人应令诗》
后来瞑瞑同玉床,可怜颜色无比方。陈朝·作者:江总《宛转歌》
但愿私情赐斜领,不愿傍人相比并。陈朝·作者:江总《杂曲三首 其二》
千里争飞会难并,聊向吴宫比翼栖。隋·作者:虞世基《赋得戏燕俱宿诗》
图画天地我次比。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八》
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初唐·作者:上官仪《咏画障》
倾城比态芳菲节,绝世相娇是六年。初唐·作者:上官仪《和太尉戏赠高阳公》

夶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夶】【丑集下】【大字部】 夶; 康熙笔画:6; 页码:页249第14【集韻】比古作夶。註詳匕部二畫。

与夶字同五行属的字

    与夶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夶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