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字的含义
亦字的解释
亦
- 五行:土
- 康熙笔画:6
- 拼音:yì
- 繁体:亦
- 笔画:6
- 部首:亠
亦字寓意
【亦】亦 yì 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亦无不可。亦步亦趋。 又:“先君何罪 其嗣亦何罪 ” 不过,只是:“王亦不好土也,何患无士 ” 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呜呼,亦盛矣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姓。
亦字解释
【亦】[①][yī][《廣韻》羊益切,入昔,以。](1)人的腋窝。(2)副词。也;也是。(3)副词。又。(4)副词。尚;犹。(5)副词。已;已经。(6)副词。仅仅;只是。(7)副词。皆。(8)连词。假如,如果。(9)助词,无义。(10)实在;毕竟。(11)犹以。(12)通“奕”。大。(13)通“奕”。重,累。参见“亦世”。(14)通“易”。(15)姓。宋有进士亦尚节。见《万姓统谱》。
亦字诗词来源
【亦】年亦耆艾业亦隆。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六》
憔悴容仪君不知,辛苦风霜亦何为。南朝宋·作者:鲍照《代鸣雁行》
盛年妖艳浮华辈。不久亦当诣冢头。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
亦云悲朝泣闲房。又闻暮思泪沾裳。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三》
豫北二山尚有移,河中一洲亦可为。南齐·作者:王融《努力门诗》
玉山之津兮已濡,幽兰之草兮亦舒。南梁·作者:吴均《歌》
一变之时。生在南方亦如火。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一》
亦无至心逃避兵。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三》
掷果河阳君有分,货酒成都妾亦然。初唐·作者: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荅卢照邻》
舞蝶临阶秪自舞,啼鸟逢人亦助啼。初唐·作者: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荅卢照邻》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初唐·作者:卢照邻《杂曲歌辞 行路难》
梦见形容亦旧日,为许裁缝改昔时。初唐·作者:刘希夷《捣衣篇》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初唐·作者:郭震《古剑篇》
常持清净莲花叶,来亦好,去亦好。唐·作者:张说《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作者:张旭《山行留客》
级使晴明无雨色,入工深处亦沾衣。唐·作者:张旭《山行留客》
多恃聪明强是非,纵闻法要亦相违。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四》
返老成少是还丹,不得守仙亦大难。唐·作者:张果《五子守仙丸歌》
憔悴容仪君不知,辛苦风霜亦何为。南朝宋·作者:鲍照《代鸣雁行》
盛年妖艳浮华辈。不久亦当诣冢头。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
亦云悲朝泣闲房。又闻暮思泪沾裳。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三》
豫北二山尚有移,河中一洲亦可为。南齐·作者:王融《努力门诗》
玉山之津兮已濡,幽兰之草兮亦舒。南梁·作者:吴均《歌》
一变之时。生在南方亦如火。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一》
亦无至心逃避兵。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三》
掷果河阳君有分,货酒成都妾亦然。初唐·作者: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荅卢照邻》
舞蝶临阶秪自舞,啼鸟逢人亦助啼。初唐·作者: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荅卢照邻》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初唐·作者:卢照邻《杂曲歌辞 行路难》
梦见形容亦旧日,为许裁缝改昔时。初唐·作者:刘希夷《捣衣篇》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初唐·作者:郭震《古剑篇》
常持清净莲花叶,来亦好,去亦好。唐·作者:张说《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作者:张旭《山行留客》
级使晴明无雨色,入工深处亦沾衣。唐·作者:张旭《山行留客》
多恃聪明强是非,纵闻法要亦相违。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四》
返老成少是还丹,不得守仙亦大难。唐·作者:张果《五子守仙丸歌》
亦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亦】【子集上】【亠字部】 亦; 康熙笔画:6; 页码:页88第09〔古文〕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 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 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 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 ,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 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