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死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6
  • 拼音:
  • 繁体:
  • 笔画:6
  • 部首:

死字寓意

【死】 sǐ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亡。讯。刑。囚。棋。地。生离别。有余辜。 不顾生命:志(牺牲生命的决心)。士(敢的武士)。战。 固执,坚持到底:心塌地。卖力气。 无知觉:睡得。 不活动,不灵活:结。理。板。 不通达:胡同。路一条。 过时,失去作用:文字。 极,甚:乐人。

死字解释

【死】[①][sǐ][《廣韻》息姊切,上旨,心。](1)亡,生命终止。(2)古代常用以称年少者或庶民、下级官员的亡。(3)谓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4)不顾生命;拚。(5)刑;罪。(6)指犯罪的人。(7)者。(8)杀戮。参见“生”。(9)败亡。(10)绝望。(11)指蛰伏。(12)止息;消失。(13)熄灭。(14)失去知觉;没有感应。(15)板;不灵活。(16)完结。(17)阻塞不通。(18)谓不可调和。(19)形容极甚。(20)形容暗淡无光。(21)詈词。(22)通“尸”。

死字诗词来源

【死】青蓝灼灼千载舒,百龄暂死食飞鱼。远古·作者:宁封子《游海诗》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国·作者:屈原《国殇》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西汉·作者:李陵《歌》
令死罪囚有后代。汉·作者:无名氏《苍梧人为陈临歌二首 其一》
常流涕兮眦不乾,薄志节兮念死难。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恒绝兮死复生。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苍梧府君惠反死。能令死人不绝嗣。魏晋·作者:无名氏《苍梧人为陈临歌二首 其二》
死诸葛走生仲达。魏晋·作者:无名氏《百姓谚》
结带与我言。死生好恶不相置。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九》
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三》
掘尾狗子自发狂。当死未死齧人伤。南朝宋·作者:释宝志《谶诗二首 其一》
须臾之间自灭亡。起自汝阴死三湘。南朝宋·作者:释宝志《谶诗二首 其一》
列箫暂鸣死列族。南齐·作者:卞彬《自为童谣》
昔时抽心曜白日,今旦卧死黄沙中。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一》
含悲含怨判不死,封情忍思待明年。南梁·作者:王筠《行路难》
怜君忆君停欲死,天上人间无可比。东魏·作者:高昂《赠弟季式诗》
不惜暂住君前死,愁无西国更生香。南梁·作者:萧纲《和萧侍中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四》
虏主北归石济死。虏欲渡江天不徙。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元嘉中魏地童谣》

死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死】【辰集下】【歹字部】 死; 康熙笔画:6; 页码:页578第22〔古文〕 【廣韻】息姊切【集韻】【韻會】【正韻】想姊切, 斯上聲。【白虎通】死之言澌,精氣窮也。【釋名】死者,澌也,若冰釋澌然盡也。【莊子·知北遊】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爲生,散則爲死。【關尹子·四符篇】生死者,一氣聚散耳。【禮·曲禮】庶人曰死。【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又【周禮·天官·疾醫註】少曰死,老曰終。 又【山海經】有不死國,在南海大荒中。【郭璞贊】赤泉駐年,神木養命。稟此遐齡,悠悠無竟。 又圓丘山有不死樹。【郭璞贊】萬物暫見,人生如寄。不死之樹,壽蔽天地。 又【山海經】流沙之東,黑水之閒,有不死山。又【劉孟會云】祖州海島產不死草,一株可活一人。 又姓。自、死、獨、膊,代北四姓也。見【氏族略】。 又叶息利切,音四。【宋玉·九辯】願徼 而有待兮,泊莽莽與埜艸同死。叶上至。【說文】从人作 。又 ,同。

与死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死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