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的含义
老字的解释
老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6
- 拼音:lǎo
- 繁体:老
- 笔画:6
- 部首:耂
老字寓意
【老】老 lǎo 年纪大,时间长,有经验,陈旧的:老当益壮。老朋友。老练。老化。少年老成。老马识途。 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吴老。老人家。老大爷。 极,很:老早。老羞成怒。 老年人:敬老院。扶老携幼。老有所为(w唅 )。 晚年:老年。老境。 敬老,养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总是,经常:老是生病。 原来的:老地方。 与“嫩”相对:黄瓜长老了。 词头,用于表排行,用于表相互尊称,或加在某些动植物名前构成多音节词:老大。老鹰。老倭瓜。 老子(中国先秦思想家)及其学说的简称。 死的讳称:老了。 〔老板〕指业主或企业的经营者。 姓。
老字解释
【老】[①][lǎo][《廣韻》盧晧切,上晧,來。](1)年岁大。与“幼”或“少”相对。(2)老年;晚年。(3)迟暮;老去。多用以指自然景物。(4)老年人。(5)告老,致仕。(6)敬老;养老。(7)终老;度晚年。(8)历时长久。(9)疲惫;困乏。(10)衰老;凋谢。(11)死的婉辞。(12)指把话说死,不留馀地。(13)对老人的尊称。(14)指父母或父兄。(15)古代臣子的称谓。对公卿大夫的总称。(16)古代臣子的称谓。指大夫之家臣。(17)古代臣子的称谓。指群吏之尊者。(18)古代臣子的称谓。诸侯上大夫的自称。(19)敬词。多不表示年岁。(20)指老成人。(21)娴熟;老练。(22)陈旧。(23)原来的。(24)不嫩。(25)形容颜色深。(26)犹厚。(27)大。(28)排行在最后的。(29)老是,一直。(30)形容程度深。犹很;极。(31)使坚定。(32)率领。(33)前缀。放在某些指人或动植物的名词前,构成名词。(34)前缀。放在单音节姓氏前,用作自称或称人。(35)前缀。放在“大”字或二到十的数字前,表示兄弟的排行。(36)后缀。放在姓氏后,表示对人的泛称。不含敬意。(37)后缀。表示人体的某部分。(38)同“佬”。(39)老子及其哲学的省称。(40)姓氏。春秋时宋有老佐。见《左传·成公十五年》。
老字诗词来源
【老】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西汉·作者:刘彻《秋风辞》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西汉·作者:李陵《歌》
盛阴修夜何难晓,思念纠戾肠摧绕,时节晚莫年齿老。东汉·作者:王逸《琴思楚歌》
男儿千凶饱人手。老女不嫁只生口。南北朝·作者:无名氏《捉搦歌 其一》
莘臣参谋于左相,大老教政于中台。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八》
积薪国北烧老君。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三》
蒙头著领待老君。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三》
人却少年松却老,是非从此落人间。初唐·作者:弘忍《五祖自咏》
老臣预陪悬圃宴,馀年方共赤松游。初唐·作者:狄仁杰《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出塞能全仲叔策,安亲更切老莱心。唐初·作者:刘方平《寄严八判官》
路逢故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测。唐初·作者:李峤《汾阴行》
手种一株松未老,炉烧九转药新成。唐·作者:中寤《赠王仙柯》
侧径崎岖尔回辙,通庄达老岂同征。唐·作者:道世《颂六十二首 其四》
岁岁年年奔远道,朝朝暮暮催疲老。初唐·作者:乔知之《羸骏篇》
玉颜晖晖并是春,人发青青未尝老。初唐·作者:刘希夷《北邙篇》
鞭策寻途未敢迷,希君少留养疲老。初唐·作者:刘希夷《死马赋》
还笑当时水滨老,衰年八十待文王。唐·作者:韦嗣立《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才微易向风尘老,身贱难酬知己恩。初唐·作者:郭震《寄刘校书》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初唐·作者: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初唐·作者:宋之问《绿竹引》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西汉·作者:李陵《歌》
盛阴修夜何难晓,思念纠戾肠摧绕,时节晚莫年齿老。东汉·作者:王逸《琴思楚歌》
男儿千凶饱人手。老女不嫁只生口。南北朝·作者:无名氏《捉搦歌 其一》
莘臣参谋于左相,大老教政于中台。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八》
积薪国北烧老君。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三》
蒙头著领待老君。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三》
人却少年松却老,是非从此落人间。初唐·作者:弘忍《五祖自咏》
老臣预陪悬圃宴,馀年方共赤松游。初唐·作者:狄仁杰《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出塞能全仲叔策,安亲更切老莱心。唐初·作者:刘方平《寄严八判官》
路逢故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测。唐初·作者:李峤《汾阴行》
手种一株松未老,炉烧九转药新成。唐·作者:中寤《赠王仙柯》
侧径崎岖尔回辙,通庄达老岂同征。唐·作者:道世《颂六十二首 其四》
岁岁年年奔远道,朝朝暮暮催疲老。初唐·作者:乔知之《羸骏篇》
玉颜晖晖并是春,人发青青未尝老。初唐·作者:刘希夷《北邙篇》
鞭策寻途未敢迷,希君少留养疲老。初唐·作者:刘希夷《死马赋》
还笑当时水滨老,衰年八十待文王。唐·作者:韦嗣立《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才微易向风尘老,身贱难酬知己恩。初唐·作者:郭震《寄刘校书》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初唐·作者: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初唐·作者:宋之问《绿竹引》
老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老】【未集中】【老字部】 老; 康熙笔画:6; 页码:页960第25〔古文〕 【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 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 又【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 又【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 又【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 又【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 又【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 又【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昭三年】三老凍餒。【註】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 又【左傳·隱三年】桓公立,乃老。【註】老,致仕也。 又【列子·天瑞篇】老,耄也。 又姓。【廣韻】宋有老佐。 又【韻補】叶朗口切。【釋名】老,朽也。【史記·律書】酉者,萬物之老也。 又【韻補】叶滿補切,姥當以此得聲。【班固·西都賦】若臣者,徒觀迹於舊墟,聞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