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戍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6
  • 拼音:shù
  • 繁体:
  • 笔画:6
  • 部首:

戍字寓意

【戍】 shù 军队防守:卫边。守。

戍字解释

【戍】[①][shù][《廣韻》傷遇切,去遇,書。](1)守边,防守。(2)守边之事。(3)守边的士兵。(4)边防驻军的城堡、营垒。(5)唐代军事区划名。

戍字诗词来源

【戍】推移代谢纷交转,我君边戍独稽沈。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二》
遥看白马津上吏。传道黄龙征戍儿。南梁·作者:萧子显《燕歌行》
黄龙戍北花如锦,玄菟城前月似蛾。南梁·作者:萧绎《燕歌行》
属国征戍久离居,阳关音信绝能疏。北周·作者:庾信《燕歌行》
一从流落戍渔阳,怀哉万恨结中肠。初唐·作者:乔知之《和李侍郎古意》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初唐·作者: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一声谯鼓月初出,戍楼西北望皇阍。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二》
戍楼西北望皇阍,日暖桃绯京国春。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三》
戍楼西北望皇家,夏永南征岭海赊。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四》
戍楼西北望皇州,宿衙曾随上苑游。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五》
露悽霜肃吴砧捣,马壮兵强楚戍愁。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五》
戍楼西北请泉山,十载干戈暑又寒。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六》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唐·作者:张说《幽州新岁作》
玉关遥遥戍未回,金闺日夕生绿苔。初唐·作者:崔液《代春闺》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盛唐·作者: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汉家未得燕支山,征戍年年沙朔间。唐·作者:李昂《从军行》
稽洛川边胡骑来,渔阳戍里烽烟起。唐·作者:李昂《从军行》
自从一戍燕支山,春光几度晋阳关。唐·作者:贺朝《从军行》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盛唐·作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其七》
戍楼往往云间没,烽火时时碛里明。盛唐·作者:崔希逸《燕支行营 其二》

戍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戍】【卯集中】【戈字部】 戍; 康熙笔画:6; 页码:页411第06【廣韻】傷遇切【集韻】【韻會】春遇切, 輸去聲。【說文】守邊也。【爾雅·釋言】遏也。【註】戍守,所以止寇賊。【廣韻】舍也。【詩·小雅】我戍未定。 又【正韻】殊遇切,音樹。義同。

与戍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戍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