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字的含义
树字的解释
树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16
- 拼音:shù
- 繁体:樹
- 笔画:9
- 部首:木
树字寓意
【树】树 (樹) shù 木本植物的通称:树木。树林。树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种植,培育:树艺(“艺”,种植)。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立,建立:树立。树敌。 量词,相当于“株”、“棵”:一树梅花。 姓。
树字解释
【树】[①][shù][《廣韻》常句切,去遇,禪。][《廣韻》臣庾切,上麌,禪。]“尌1”的今字。亦作“1”。“树1”的繁体字。(1)木本植物的总称。(2)种植;栽种。(3)培养;造就。参见“樹人”。(4)树立;建立。(5)竖,直竖。(6)门屏,照壁。(7)床前横木。(8)量词。棵,株。
树字诗词来源
【树】啄木高飞乍低仰,抟树林薮著榆桑。汉·作者:两汉乐府《古乐府》
荫高树兮临曲涡,微风起兮水增波。曹魏·作者:曹丕《临涡赋》
缏缘树间喙如锥。西晋·作者:傅玄《诗》
玄芝碧树寿华木。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一》
茱萸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树枝。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一》
金墉城西合欢树,垂条照彩拂凤楼。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二》
山中桂树自有枝。心中方寸自相知。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三》
日暮搴门望所思。风吹庭树月入帷。南梁·作者:张率《白纻歌九首 其三》
幽宫积草自芳菲,黄鸟芳树情相依。南梁·作者:萧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二》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南梁·作者:萧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四》
芳树归飞聚俦匹,犹有残光半山日。南梁·作者:萧子显《乌栖曲应令三首 其三》
树庐岳兮高且峻,瞻派水兮去泱泱。南梁·作者:萧纲《应令诗》
已见垂钩挂绿树。诚知淇水沾罗衣。南梁·作者:萧纲《杂句春情诗》
倡家高树乌欲栖,罗帏翠帐向君低。南梁·作者:萧纲《乌栖曲四首 其三》
河南种谷河北生。白杨树头金鸡鸣。南北朝·作者:无名氏《祖珽引魏世谣》
白杨树头金鸡鸣。秪有阿舅无外甥。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周初童谣》
列网遮山不听度,悬冰绕树滑难依。南北朝·作者:朱超《咏独栖鸟诗》
碧玉宫妓自翩妍,绛树新声最可怜。陈朝·作者:徐陵《杂曲》
青田松上一黄鹤,相思树下两鸳鸯。北周·作者:庾信《代人伤往诗二首 其一》
杂树本唯金谷苑,诸花旧满洛阳城。北周·作者:庾信《代人伤往诗二首 其二》
荫高树兮临曲涡,微风起兮水增波。曹魏·作者:曹丕《临涡赋》
缏缘树间喙如锥。西晋·作者:傅玄《诗》
玄芝碧树寿华木。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一》
茱萸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树枝。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一》
金墉城西合欢树,垂条照彩拂凤楼。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二》
山中桂树自有枝。心中方寸自相知。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三》
日暮搴门望所思。风吹庭树月入帷。南梁·作者:张率《白纻歌九首 其三》
幽宫积草自芳菲,黄鸟芳树情相依。南梁·作者:萧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二》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南梁·作者:萧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四》
芳树归飞聚俦匹,犹有残光半山日。南梁·作者:萧子显《乌栖曲应令三首 其三》
树庐岳兮高且峻,瞻派水兮去泱泱。南梁·作者:萧纲《应令诗》
已见垂钩挂绿树。诚知淇水沾罗衣。南梁·作者:萧纲《杂句春情诗》
倡家高树乌欲栖,罗帏翠帐向君低。南梁·作者:萧纲《乌栖曲四首 其三》
河南种谷河北生。白杨树头金鸡鸣。南北朝·作者:无名氏《祖珽引魏世谣》
白杨树头金鸡鸣。秪有阿舅无外甥。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周初童谣》
列网遮山不听度,悬冰绕树滑难依。南北朝·作者:朱超《咏独栖鸟诗》
碧玉宫妓自翩妍,绛树新声最可怜。陈朝·作者:徐陵《杂曲》
青田松上一黄鹤,相思树下两鸳鸯。北周·作者:庾信《代人伤往诗二首 其一》
杂树本唯金谷苑,诸花旧满洛阳城。北周·作者:庾信《代人伤往诗二首 其二》
树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树】【辰集中】【木字部】 樹;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521第12〔古文〕 【唐韻】常句切【集韻】【韻會】【正韻】殊遇切, 殊去聲。【說文】生植之總名。【左傳·昭二年】季氏有嘉樹,宣子譽之。【禮·祭義】樹木以時伐焉。【淮南子·原道訓】萍樹根于水,木樹根于土。 又【爾雅·釋宮】屛謂之樹。【論語】邦君樹塞門。 又【揚子·方言】牀謂之杠。北燕、朝鮮閒謂之樹。 又獸名。【儀禮·鄉射禮】君國中射則皮樹中。【註】皮樹,獸名。謂皮作樹形以射之。 又姓也。【後魏·官氏志】樹洛于氏。後改爲樹氏。 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臣庾切,音豎。扶樹也。【徐鍇曰】樹之言豎也。種樹曰樹。【易·繫辭】古之葬者,不封不樹。【詩·小雅】荏染柔木,君子樹之。往來行人,心焉數之。 又立也。【書·說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泰誓】樹德務滋,除惡務本。【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又諸侯之適子,天子命爲之嗣者,曰樹子。【穀梁傳·僖九年】無易樹子。 俗作 ,非。考證:〔【儀禮·鄉射禮】君國中射皮樹。〕 謹照原文皮上增則字。樹下增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