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染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9
  • 拼音:rǎn
  • 繁体:
  • 笔画:9
  • 部首:

染字寓意

【染】 rǎn 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料。色。坊。缸。印。 感受疾病或沾上坏习惯或接触到什么:病。感。传。沾。一尘不

染字解释

【染】[①][rǎn][《廣韻》而琰切,上琰,日。][《廣韻》而豔切,去豔,日。](1)用料着色。(2)指所的颜色。(3)用笔书写或描绘渲。(4)熏;影响。(5)指所沾的习俗。(6)沾;污。(7)传,感。多用于疾、疫。(8)牵连;连累。(9)指诬陷。(10)犹言指。插手,参与。(11)蘸。(12)谓熟,熟悉。(13)指男女性关系。(14)引申谓受孕。(15)豆豉酱。(16)姓。晋有闵。也写作冉闵。

染字诗词来源

【染】剉蘖染黄丝。黄丝历乱不可治。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九》
流津染面散芳菲。南梁·作者:张率《白纻歌九首 其二》
改涂悔善因芳音,易情染恶良妖妪。唐·作者:道世《颂六十二首 其九》
咽颈如同玉碾成,罗纹黛染青山翠。初唐·作者:王勃《观音大士神歌赞》
佳气裴回笼细网,残霙淅沥染轻尘。初唐·作者:郑愔《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䌽缕人胜应制》
玄珠到处无能染,宝满琼池达上清。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二十四》
此外俗尘都不染,惟馀玄度得相寻。盛唐·作者:李颀《题璿公山池》
芳树朝催玉管新,春风夜染罗衣薄。盛唐·作者:许景先《折柳篇》
壮士挥戈回白日,单于溅血染朱轮。唐·作者:王翰《饮马长城窟行》
青叶交垂连幔色,白花飞度染衣香。盛唐·作者:王泠然《汴堤柳》
炉中近染三花气,树里新飞五色烟。唐·作者:李昂《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时命不将明主合,布衣空惹洛阳尘。盛唐·作者:薛据《早发上东门》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盛唐·作者:王维《辋川别业》
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唐·作者:杜甫《白丝行》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唐·作者: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唐·作者: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不惜芸香染黄绶,惟怜鸿羽下青霄。唐·作者:钱起《送孙十尉温县》
初晴草蔓缘新笋,频雨苔衣染旧墙。唐·作者:钱起《避暑纳凉》
白足行花曾不染,黄囊贮酒欲如何。唐·作者:皎然《酬秦系山人戏赠》
衣巾半染烟霞气,语笑兼和药草香。唐·作者:司空曙《送曲山人之衡州》

染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染】【辰集中】【木字部】 染; 康熙笔画:9; 页码:页519第04【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而琰切,音冉。【說文】以繒彩爲色。从水杂聲。徐鍇引裴光遠云:从水,水者所以染。从木,木者桅茜之屬。从九,九者染之數也。【周禮·天官】染人掌染帛。【爾雅·釋器】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赬,三染謂之纁。 又柔貌。【詩·小雅】荏染柔木。 又【博雅】染耦,和諧也。 又姓。【姓譜】晉染閔,五代染于。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而豔切,冉去聲。汚也,漬也。【書·胤征】舊染汚俗,咸與維新。 【韻會】《周禮》染人有上、去二音。 从九會意。俗从丸,非。○按《說文》收水部,今誤入。考證:〔再染謂之赤。〕 謹照爾雅原文赤改赬。

与染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染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