谔字的含义
谔字的解释
谔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16
- 拼音:ě
- 繁体:諤
- 笔画:11
- 部首:讠
谔字寓意
【谔】谔 (諤) è 正直的说话:謇谔。忠谔。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
谔字解释
【谔】[①][è][《廣韻》五各切,入鐸,疑。]亦作“讍1”。“谔1”的繁体字。(1)直言。(2)通“愕”。参见“諤然”。(3)通“岳”。参见“諤諤”。
谔字诗词来源
【谔】海内謇谔范孟博。魏晋·作者:无名氏《太学中谣五首 其四 八及》
谔谔能昌唯唯亡,亦由匡正得贤良。唐末·作者:周昙《春秋战国门 再吟》
清华拜命知深忝,謇谔非才愧昔贤。北宋·作者:田锡《寄江南诸相知》
万乘几前常蹇谔,百花洲上略从容。北宋·作者:邵雍《代书寄南阳太守吕献可谏议》
藐藐何自听谆谆,谔谔未必贤唯唯。北宋·作者:苏辙《次韵子瞻见寄》
谁诣兽樽心谔谔,独赢经席气飘飘。北宋·作者:黄裳《元会次宰臣之韵 其一》
上官喑呜百吏怖,人皆唯唯君谔谔。北宋·作者:谢逸《送姜和父》
他日恩荣封诏紫,伫看蹇谔伏蒲青。北宋·作者:傅察《和鲍守次韵林德祖十四首 其十四》
乌府延登謇谔臣,共知吾道一时伸。宋·作者:吴芾《寄陈能之》
平生忠赤照肝胆,危论鲠谔能回天。宋·作者:郭印《别宇文季蒙》
清明謇谔平生事,况乃中兴辟四门。南宋·作者:李处权《和九兄贺二十六兄除大谏》
谏奏百篇多蹇谔,精忠一力撼乾枢。宋·作者:程壮《送徐殿院去国》
岂惟谔谔人争忌,亦对堂堂目屡惊。南宋·作者:释宝昙《为王公明枢密寿》
自昔诗深知武谔,肯辞雨湿过苏端。南宋·作者:陈造《次韵朱秀才二首 其一》
至尊动色嗟谔谔,权倖切齿畏謇謇。宋·作者:喻良能《古风一首奉送淳叟太博通守豫章》
谔谔能昌唯唯亡,亦由匡正得贤良。唐末·作者:周昙《春秋战国门 再吟》
清华拜命知深忝,謇谔非才愧昔贤。北宋·作者:田锡《寄江南诸相知》
万乘几前常蹇谔,百花洲上略从容。北宋·作者:邵雍《代书寄南阳太守吕献可谏议》
藐藐何自听谆谆,谔谔未必贤唯唯。北宋·作者:苏辙《次韵子瞻见寄》
谁诣兽樽心谔谔,独赢经席气飘飘。北宋·作者:黄裳《元会次宰臣之韵 其一》
上官喑呜百吏怖,人皆唯唯君谔谔。北宋·作者:谢逸《送姜和父》
他日恩荣封诏紫,伫看蹇谔伏蒲青。北宋·作者:傅察《和鲍守次韵林德祖十四首 其十四》
乌府延登謇谔臣,共知吾道一时伸。宋·作者:吴芾《寄陈能之》
平生忠赤照肝胆,危论鲠谔能回天。宋·作者:郭印《别宇文季蒙》
清明謇谔平生事,况乃中兴辟四门。南宋·作者:李处权《和九兄贺二十六兄除大谏》
谏奏百篇多蹇谔,精忠一力撼乾枢。宋·作者:程壮《送徐殿院去国》
岂惟谔谔人争忌,亦对堂堂目屡惊。南宋·作者:释宝昙《为王公明枢密寿》
自昔诗深知武谔,肯辞雨湿过苏端。南宋·作者:陈造《次韵朱秀才二首 其一》
至尊动色嗟谔谔,权倖切齿畏謇謇。宋·作者:喻良能《古风一首奉送淳叟太博通守豫章》
谔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谔】【酉集上】【言字部】 諤;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188第18【廣韻】五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逆各切, 音鄂。【廣雅】諤諤,語也。【玉篇】正直之言也。【史記·商君傳】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家語】湯武以諤諤而昌。 又【廣韻】謇諤,直言也。【後漢·儒林傳】臣無謇諤之節,而有狂瞽之言。 又【韻會】通作鄂。【禮·坊記·鄭註】子於父母尚和順,不用鄂鄂。【釋名】鄂本又作諤。 又通作咢。【前漢·韋賢傳】咢咢黃髮。【師古註】直言也。 【類篇】或作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