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據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7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6
  • 部首:

據字寓意

【據】 jū 均见“据”。

據字解释

【據】[①][jù][《廣韻》居御切,去御,見。]“据2”的繁体字。(1)依靠,依从。(2)依照,根据。(3)定,安。(4)按着。(5)证据。(6)指凭据。即用作证明的书面文件。(7)占有,占据,处于。(8)抵拒。(9)跨;蹲。(10)确实。(11)古印度长度单位。约相当于晋时的十里。(12)姓。明有据成。见《续通志·氏族七》。[②][jǐ]搏击;爪持。

據字诗词来源

【據】咨中岳兮据崔嵬,叹衡林兮独倾亏。东汉·作者:郭苍《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碑铭》
四海鼎沸中山颓。惟有德人据三台。魏晋·作者:无名氏《大风谣》
悠悠九土各异形,扰据四生非一情。南齐·作者:王融《回向门诗》
昔闻兰叶据龙图,复道兰林引凤雏。隋·作者:赵元淑《闻杨炯幽兰之歌作》
药阑花径衡门里,时复据梧聊隐几。盛唐·作者:王维《故人张諲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聊获酬之》
莫愁剑阁终堪据,闻道松州已被围。唐·作者:杜甫《黄草》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唐·作者: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其五》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犹尚存。唐·作者: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唐·作者: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唐·作者: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其二》
萧条魏晋为横流,鲜卑窃据朝五州。唐·作者:贾至《相和歌辞 燕歌行》
玉色据鞍双节下,扬兵百万路无尘。中唐·作者:欧阳詹《述德上兴元严仆射》
汉兴楚灭本由他。项羽翘据无路。唐·作者:苏癿《定风波 其二 儒士定风波二首》
字字句句不空置,皆有证据永因循。唐·作者:江满昌《大唐大慈恩寺大师画赞》
文章立事须铭鼎,谈笑论功耻据鞍。中唐·作者:羊士谔《西川独孤侍御见寄七言四韵一首为郡翰墨都捐逮此詶答诚乖拙速》
矍铄据鞍时骋健,殷勤把酒尚多情。中唐·作者:刘禹锡《赠致仕滕庶子先辈》
渡河岂适他邦害,据谷终无暴物非。唐·作者:李绅《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后兼纪瑞物》
差肩北省惭非据,接武南宫幸再容。唐·作者:白居易《喜与韦左丞同入南省因叙旧以赠之》
酒军诗敌如相遇,临老犹能一据鞍。唐·作者:白居易《和令狐相公寄刘郎中兼见示长句》
叵奈灵鹊多瞒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唐·作者:敦煌曲子《鹊踏枝 征夫早归》

據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據】【卯集中】【手字部】 據;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459第12【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居御切,音鋸。【說文】杖持也。【論語】據於德。 又【廣韻】依也。【易·困卦】困于石,據于蒺藜。【詩·邶風】亦有兄弟,不可以據。【左傳·僖五年】享祀豐潔,神必據我。【註】據猶安也。 又引也,援也。【爾雅疏序】事有隱滯,援據徵之。 又按也。【禮·玉藻】君賜稽首據掌,致諸地。【疏】覆左手按於右手之上也。【老子·道德經】猛獸不據。【註】以爪按拏曰據。 又拒守也。【史記·趙奢傳】先據北山上者勝。 又姓。明宣德漏刻博士據成。 又【集韻】其踞切,音遽。有形之貌。與莊子覺則蘧蘧然之蘧同。 又【史記註】訖逆切,音戟。【呂后紀】見物如蒼犬,據高后掖。又叶求於切,音蘧。【史記·龜筴傳】事有所疾,亦有所徐。物有所拘,亦有所據。 通作据。見据字註。

与據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據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