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字的含义
黜字的解释
黜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17
- 拼音:chù
- 繁体:黜
- 笔画:17
- 部首:黑
黜字寓意
【黜】黜 chù 降职或罢免:罢黜。废黜。贬黜。黜退。黜斥。黜免。黜逐。黜陟。
黜字解释
【黜】[①][chù][《廣韻》丑律切,入術,徹。]“詘2”的被通假字。(1)贬降,罢退。(2)减损。(3)摈弃。(4)废除。(5)放纵。参见“黜嫚”。(6)放逐。(7)去。《国语·周语下》:“爲之六閒,以揚沉伏,而黜散越也。”韦昭注:“黜,去也……發揚滯伏之氣,而去散越者也。”一说通“屈”。收敛;收聚。(8)贬斥。
黜字诗词来源
【黜】别有众中称黜帝,天上人间少流例。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中唐·作者: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三朝四黜倦遐征,往复皆愁万里程。中唐·作者:李渤《桂林叹雁》
黜诏已闻来阙下,檄书犹未遍军前。唐·作者:王铎《罢都统守镇滑州作》
司寇亦曾遭鲁黜,步兵何事哭途穷。唐·作者:李山甫《早秋山中作》
封章才达冕旒前,黜诏俄离玉座端。唐末五代初·作者:张道古《上蜀王》
满朝卿士多元凯,为黜兜苗与四凶。唐末·作者:周昙《唐虞门 虞舜》
缄藏俊辩黜聪明,收卷精神作愚鲁。五代·作者:刘海蟾《至真诀》
一生大抵如春梦,三黜何妨似古人。北宋·作者:王禹偁《诏知滁州军州事因题二首 其一》
两度黜官谁是援,二毛侵鬓自堪惊。北宋·作者:王禹偁《又和曾秘丞见赠 其二》
诰词黜责子孙羞,欲雪前冤事已休。北宋·作者:王禹偁《阙下言怀上执政 其三》
归朝才得一赞善,黜降重为县大夫。北宋·作者:王禹偁《还杨遂蜀中集》
展节事君三黜后,收心奉道五旬初。北宋·作者:范仲淹《移丹阳郡先游茅山作》
母夫人老母兄黜,夫人从尔之会稽。北宋·作者:梅尧臣《陈绎越州从事》
被顾高情非白眼,论空真理黜黄牙。北宋·作者:韩琦《又次韵答陈桥话别》
发挥六艺无遗精,考黜百家如拉朽。北宋·作者:祖无择《次韵和》
一封疏在铭周鼎,三黜名高重汉京。北宋·作者:徐九思《送唐介谪英州》
应笑无成三黜后,病衰方始赋归田。北宋·作者:吕诲《和邵尧夫见寄》
登贤黜邪朝序清,锄奸戮妖海波静。北宋·作者:韩维《和圣俞喜雪》
升黜会应从此异,愿偷闲暇数经过。北宋·作者:王安石《酬冲卿见别》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中唐·作者: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三朝四黜倦遐征,往复皆愁万里程。中唐·作者:李渤《桂林叹雁》
黜诏已闻来阙下,檄书犹未遍军前。唐·作者:王铎《罢都统守镇滑州作》
司寇亦曾遭鲁黜,步兵何事哭途穷。唐·作者:李山甫《早秋山中作》
封章才达冕旒前,黜诏俄离玉座端。唐末五代初·作者:张道古《上蜀王》
满朝卿士多元凯,为黜兜苗与四凶。唐末·作者:周昙《唐虞门 虞舜》
缄藏俊辩黜聪明,收卷精神作愚鲁。五代·作者:刘海蟾《至真诀》
一生大抵如春梦,三黜何妨似古人。北宋·作者:王禹偁《诏知滁州军州事因题二首 其一》
两度黜官谁是援,二毛侵鬓自堪惊。北宋·作者:王禹偁《又和曾秘丞见赠 其二》
诰词黜责子孙羞,欲雪前冤事已休。北宋·作者:王禹偁《阙下言怀上执政 其三》
归朝才得一赞善,黜降重为县大夫。北宋·作者:王禹偁《还杨遂蜀中集》
展节事君三黜后,收心奉道五旬初。北宋·作者:范仲淹《移丹阳郡先游茅山作》
母夫人老母兄黜,夫人从尔之会稽。北宋·作者:梅尧臣《陈绎越州从事》
被顾高情非白眼,论空真理黜黄牙。北宋·作者:韩琦《又次韵答陈桥话别》
发挥六艺无遗精,考黜百家如拉朽。北宋·作者:祖无择《次韵和》
一封疏在铭周鼎,三黜名高重汉京。北宋·作者:徐九思《送唐介谪英州》
应笑无成三黜后,病衰方始赋归田。北宋·作者:吕诲《和邵尧夫见寄》
登贤黜邪朝序清,锄奸戮妖海波静。北宋·作者:韩维《和圣俞喜雪》
升黜会应从此异,愿偷闲暇数经过。北宋·作者:王安石《酬冲卿见别》
黜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黜】【亥集下】【黑字部】 黜;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519第21【唐韻】丑律切【集韻】【韻會】敕律切, 音怵。【說文】貶下也。【玉篇】退也,貶也,下也,去也,放絕也,減也。【六書故】 斥汙闇也。【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 又通作絀。【禮·王制】不孝者,君絀以爵。 或作詘。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