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擊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7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7
  • 部首:

擊字寓意

【擊】 jī 见“击”。

擊字解释

【擊】[①][jī][《廣韻》古歷切,入錫,見。]“1”的今字。“隔2”的被通假字。“击1”的繁体字。(1)打;敲打。(2)攻打;进攻。(3)喻揭发,弹劾。(4)杀;搏杀。(5)触及;碰撞。(6)掠去,除。参见“菒”。(7)振翅飞翔。(8)铁刃。(9)古乐器名。即柷。(10)抵触,违忤。参见“戾”。(11)用同“激”。[②][xí][《集韻》刑狄切,入錫,匣。]同“覡1”。男巫。[③][jì][《集韻》吉詣切,去霽,見。]人名。春秋晋有屠。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擊字诗词来源

【擊】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战国楚国·作者:屈原《国殇》
长鞘马鞭击左股。太岁南行当复虏。魏晋·作者:无名氏《苻坚时长安谣》
击钟以俟惟大国。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三》
胜幡法鼓萦且击,智师道众纷以驰。南齐·作者:王融《努力门诗》
拊击和节咏在初,章曲乍毕情有馀。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泰始歌舞曲十二首 其十二 白纻篇大雅》
十五学剑北击胡,羌歌燕筑送城隅。唐·作者:王宏《从军行》
君看鹰隼俱堪击,为报蜘蛛收网罗。初唐·作者:沈佺期《狱中闻驾幸长安二首 其二》
半醉徐击珊瑚树,已闻钟漏晓声传。初唐·作者:阎朝隐《夜宴安乐公主新宅》
敛迹俛眉心自甘,高歌击节声半苦。盛唐·作者:李颀《放歌行荅从弟墨卿》
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盛唐·作者:李颀《别梁锽》
业就功成见明主,击钟鼎食坐华堂。盛唐·作者:李颀《杂曲歌辞 缓歌行》
麒麟前殿拜天子,走马西击长城胡。唐·作者:王翰《饮马长城窟行》
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盛唐·作者:高适《送浑将军出塞》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盛唐·作者:高适《别韦参军》
踏歌听立忘机鹭,击楫惊飞熟梦鸥。盛唐·作者:薛据《泛太湖》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盛唐·作者:李白《玉壶吟》
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盛唐·作者:李白《醉后赠从甥高镇》
庙中往往来击鼓,尧本无心尔何苦。盛唐·作者: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盛唐·作者:李白《杂歌谣辞 司马将军歌》

擊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擊】【卯集中】【手字部】 擊;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458第09【唐韻】古歷切【集韻】【韻會】吉歷切, 音激。【說文】攴也。【徐曰】撲也。【廣韻】打也。【增韻】扣也。【易·蒙卦】擊蒙。【註】擊去童蒙,以發其昧。【史記·叔孫通傳】拔劒擊柱。又【酷吏傳】義縱以鷹擊毛摯爲治。 又攻殺也。【楚語】刲羊擊豕。【註】擊,殺也。【前漢·高帝紀】急擊之勿失。 又觸也。【莊子·田子方】目擊而道存矣。或作撽。 又【集韻】【韻會】【正韻】 敵切,音檄。與覡同。男巫也。【荀子·王制篇】知其吉凶妖祥,傴巫跛擊之事也。【註】擊讀爲覡。 又【集韻】吉詣切,音訃。人名。春秋晉有屠擊。

与擊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擊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