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挛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23
  • 拼音:luán
  • 繁体:
  • 笔画:10
  • 部首:

挛字寓意

【挛】 (攣) luán 手脚蜷曲不能伸开:痉。 互相牵系。

挛字解释

【挛】[①][luán][《廣韻》吕員切,平仙,來。]“1”的繁体字。(1)牵系不断;连缀。(2)抽搐,痉。(3)卷曲不能伸展。攣2[liàn][《集韻》龍眷切,去綫,來。]同“戀1”。“2”的繁体字。

挛字诗词来源

【挛】肉绽筋挛四蹄脱,七马死尽无马骑。中唐·作者:元稹《望云骓马歌》
左脚方行右臂挛,每惭名迹污宾筵。唐末·作者:罗隐《病中上钱尚父》
分付海山无事客,钓鳌时下一棬挛。北宋·作者:释重显《颂一百则 其三十四》
龙笋未迸角出缩,虎石乱踞筋拳挛。北宋·作者:梅尧臣《和绮翁游齐山寺次其韵》
曲肱难寐要天晓,两股冻痹仍筋挛。北宋·作者:梅尧臣《送师厚归南阳会天大风遂宿高阳山寺明日同至姜店》
禀命踧蹜未敢前,精神张王腰挛拳。宋·作者:丘浚《题圣果寺介亭诗》
三人堂堂负英气,胸中拳挛蟠蛟螭。北宋·作者:石介《乙亥冬富春先生以老儒醇师居我东齐济北张泂明远楚丘李缊仲渊皆服道就义与介同执弟子之礼北面受其业因作百八十二言相勉》
牵挛坐卧满府舍,赋以酒饮加饘糜。北宋·作者:李觏《甘露亭诗》
吾人岂是蓬蒿士,默默拘挛过一生。北宋·作者:韩维《次韵和厚卿答微之》
悲风萧瑟四座耸,清笑自足遗拘挛。北宋·作者:韩维《和圣俞闻景纯吹笛妓病愈》
我昔初来见尔时,秃稍挛叶病缡褷。北宋·作者:文同《筼筜 赠竹》
毛焦色暗肉挛缩,斗觉精神变憔悴。北宋·作者:文同《和子平吊猿》
洧外送归情放荡,省中番直势拘挛。北宋·作者:曾巩《芍药厅》
应思平日市朝客,缰锁拘挛正可嗟。北宋·作者:苏颂《和吴仲庶龙图寄德仁致政比部二首 其一》
病指拘挛不自如,平居画诺亦踌躇。北宋·作者:刘攽《蔡州路中作五首寄都下 其四》
灵根深盘不可究,疑与地轴相拘挛。北宋·作者:王令《龙兴双树》
故乡辽夐踰千里,薄宦拘挛等万钟。北宋·作者:韦骧《思养》
而我拘挛但增羡,强酬佳句思难抽。北宋·作者:韦骧《又和》
拘挛山邑四□□,□滞徒嗟薄宦身。北宋·作者:韦骧《和见贻》
安排一月拘挛计,酬酢千人进取心。北宋·作者:韦骧《庐陵待试士呈伯升郎中》

挛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挛】【卯集中】【手字部】 攣; 康熙笔画:23; 页码:页431第17【唐韻】呂員切【集韻】【韻會】【正韻】閭員切, 戀平聲。【說文】係也。凡拘牽連繫者皆曰攣。【易·中孚】有孚攣如。【疏】相牽繫不絕之名也。【前漢·鄒陽傳】越攣拘之語,馳域外之議。【韓愈·元和聖德詩】解脫攣索。 又【集韻】【韻會】【正韻】 龍眷切,音戀。手足曲病也。【史記·蔡澤傳】蹙齃膝攣。 又與戀通。眷也。念也。【前漢·外戚李夫人傳】攣攣顧念我。【註】攣,讀曰戀。

与挛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挛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