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字的含义
鸾字的解释
鸾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30
- 拼音:luán
- 繁体:鸞
- 笔画:11
- 部首:鸟
鸾字寓意
【鸾】鸾 (鸞) luán 传说凤凰一类的鸟:鸾凤。鸾飘凤泊(喻夫妻离散或才士失意)。鸾翔凤翥(形容书法笔势飞动)。鸾翔凤集(喻人才会聚)。 古同“銮”。
鸾字解释
【鸾】[①][luán][《廣韻》落官切,平桓,來。]“鸾1”的繁体字。“鵉1”的繁体字。(1)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2)铃;车铃。(3)指鸾车。(4)指鸾镜。(5)借指姬妾。(6)姓。春秋晋有鸾徼。见《吕氏春秋·骄恣》。[②][guàn]“鸾2”的繁体字。地名用字。参见“鸞2鳥”。
鸾字诗词来源
【鸾】鸾鸟高翔时来仪。东汉·作者:崔骃《七言诗》
双袂齐举鸾凤翔,罗裙飘遥昭仪光。魏晋·作者: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二》
碧玉作碗银为盘。一刻一镂化双鸾。南梁·作者:江淹《谣》
桃花水上春风出,舞袖逶迤鸾照日。南朝宋·作者:汤惠休《白纻歌三首 其一》
鸾生十子九子瑖。一子不瑖关中乱。南北朝·作者:无名氏《柳楷引谣》
自对孤鸾向影绝,终无一雁带书回。陈朝·作者:张正见《赋得佳期竟不归诗》
西王青鸟秦女鸾,姮娥婺女惯相看。陈朝·作者:陆瑜《东飞伯劳歌》
本持纤腰惑楚宫,暂回舞袖惊吴市。陈朝·作者:江总《新入姬人应令诗》
逶迤凤舞时相向,变啭鸾歌引清唱。初唐·作者:武则天《游仙篇》
羽杖遥临鸾鹤驾,帷宫直坐凤麟洲。初唐·作者:狄仁杰《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龙飙去去无消息,鸾镜朝朝减容色。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夙驾鸣鸾启阊阖,霓裳遥裔俨天津。隋末唐初·作者:陆敬《七夕赋咏成篇》
鸾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皇台。唐初·作者:李峤《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凤辇迎风乘紫阁,鸾车避日转彤闱。初唐·作者:元万顷《奉和春日二首 其二》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初唐·作者:王勃《滕王阁》
主第岩扃架鹊桥,天门阊阖降鸾镳。唐·作者:韦嗣立《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鸾鸣凤舞向平阳,秦楼鲁馆沐恩光。初唐·作者:李显《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联句》
怨女鸾孤来绕枕,征夫马健不离鞍。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七》
青牛出关避世纷,招呼鸾鹤引霞樽。初唐·作者:陈元光《真人操》
双袂齐举鸾凤翔,罗裙飘遥昭仪光。魏晋·作者: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二》
碧玉作碗银为盘。一刻一镂化双鸾。南梁·作者:江淹《谣》
桃花水上春风出,舞袖逶迤鸾照日。南朝宋·作者:汤惠休《白纻歌三首 其一》
鸾生十子九子瑖。一子不瑖关中乱。南北朝·作者:无名氏《柳楷引谣》
自对孤鸾向影绝,终无一雁带书回。陈朝·作者:张正见《赋得佳期竟不归诗》
西王青鸟秦女鸾,姮娥婺女惯相看。陈朝·作者:陆瑜《东飞伯劳歌》
本持纤腰惑楚宫,暂回舞袖惊吴市。陈朝·作者:江总《新入姬人应令诗》
逶迤凤舞时相向,变啭鸾歌引清唱。初唐·作者:武则天《游仙篇》
羽杖遥临鸾鹤驾,帷宫直坐凤麟洲。初唐·作者:狄仁杰《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龙飙去去无消息,鸾镜朝朝减容色。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夙驾鸣鸾启阊阖,霓裳遥裔俨天津。隋末唐初·作者:陆敬《七夕赋咏成篇》
鸾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皇台。唐初·作者:李峤《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凤辇迎风乘紫阁,鸾车避日转彤闱。初唐·作者:元万顷《奉和春日二首 其二》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初唐·作者:王勃《滕王阁》
主第岩扃架鹊桥,天门阊阖降鸾镳。唐·作者:韦嗣立《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鸾鸣凤舞向平阳,秦楼鲁馆沐恩光。初唐·作者:李显《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联句》
怨女鸾孤来绕枕,征夫马健不离鞍。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七》
青牛出关避世纷,招呼鸾鹤引霞樽。初唐·作者:陈元光《真人操》
鸾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鸾】【亥集中】【鳥字部】 鸞; 康熙笔画:30; 页码:页1505第14【廣韻】落官切【集韻】【韻會】盧丸切【正韻】盧官切, 音鑾。神鳥也,赤神之精,鳳凰之佐,雞身赤毛,色備五采,鳴中五音,出女牀山。【山海經】女牀山有鳥,狀如翟而五彩文,名曰鸞。見則天下安寧。又【洽聞記】蔡衡曰:多赤色者鳳,多靑色者鸞。【李賀詩】銅鏡立靑鸞。又鸞鈴。【詩·小雅】和鸞雝雝。【毛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左傳·桓二年】鍚鸞和鈴,昭其聲也。【杜註】鍚在馬額,鸞在鑣,和在衡,鈴在旂,動皆有聲。【埤雅】鸞鳥,雌曰和,雄曰鸞。禮云:在輿則聞鸞和之聲,蓋取諸此。古時鸞輿順動,此鳥飛集車上,雄鳴於前,雌應於後。又鸞刀。【詩·小雅】執其鸞刀。【毛傳】刀有鸞者,言割中節也。【疏】鸞鈴之刀,鸞卽鈴也。刀環有鈴,其聲中節。又作鑾。【古今注】玉輅衡上金雀,若朱鳥也。口銜鈴,鈴謂之鑾。或謂朱鳥鑾也。鸞口銜鈴,故謂之鑾。又鸞鳥,縣名。【後漢·郡國志】屬武威郡,卽今涼州昌松縣北。又叶閭員切,音連。【陸璣羅敷歌】赴曲迅驚鴻,蹈節如集鸞,綺態隨緣變,沈姿無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