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觚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2
  • 部首:

觚字寓意

【觚】 gū 古代酒器,青铜制,盛行于中国商代和西周初期,喇叭形口,细腰,高圈足。 古代用来书写的木简:操。 棱角:“甘泉泰 (sh )紫坛,八宣通象八方”。 剑柄:“操其,招其末”。 古同“弧”,独立不群。

觚字解释

【觚】[①][gū][《廣韻》古胡切,平模,見。](1)古代饮酒器。青铜制。长身侈口。口部与底部呈喇叭状,细腰,圈足。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2)多角棱形的器物。(3)指器物的边角、棱角。(4)木简。古人用以书写或记事。(5)法。(6)剑柄。(7)通“孤”。独特。

觚字诗词来源

【觚】觚棱金碧照山高,万国圭璋捧赭袍。唐·作者: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其一》
夜色楼台月数层,金猊烟穗绕觚棱。前蜀·作者:花蕊夫人徐氏《宫词 其五十二》
承露气清驹送日,觚棱人静鸟呼风。北宋·作者:郑文宝《句 其十一》
欲过龙津重回首,朣胧初日上觚棱。北宋·作者:寇准《离京作》
四柱如翚循宝势,觚棱削玉灿珠躔。北宋·作者:寇准《奉和御制真游殿上梁》
舴艋凌波朱火度,觚棱拂汉紫烟微。北宋·作者:钱惟演《南朝》
祇待觚棱照初旭,横经还集绛纱帏。北宋·作者:钱惟演《休沐端居有怀希圣少卿学士》
云罩觚棱斗影寒,一丛香压玉栏干。北宋·作者:夏竦《咏牡丹》
栋升文杏觚棱峻,殿启真琳玉瑱方。北宋·作者:夏竦《奉和御制玉清昭应宫玉皇大殿告成》
晓霞微动觚棱峻,弦月斜明玉瑱方。北宋·作者:夏竦《奉和御制九天司命降临》
自承掌握济群用,觚与椠兮难施劳。北宋·作者:夏竦《奉和御制笔歌》
红萍半圭山波面,回首觚棱九霞绚。北宋·作者:萧贯《句》
星沈长乐钟声外,月挂觚棱阙影头。北宋·作者:宋庠《晨谒感怀》
三袭觚坛夜未央,金支蟾彩共荧煌。北宋·作者:宋庠《和中丞晏尚书圆丘观礼》
星翻徼道千庐密,云敛觚棱两观齐。北宋·作者:宋庠《朝谒待漏偶成咏怀》
阳郊陪礼忽三年,目想坛觚切绛烟。北宋·作者:宋庠《冬至夜斋中不寐遥想郊丘盛礼二首 其一》
仙楼觚阙概云霓,奕奕威灵拥太禧。北宋·作者:宋庠《宿斋太一宫即事五首 其一》
觚棱初日九天开,躞蹀桑郊五马回。北宋·作者:宋祁《送杨学士三首 其三》
城高已蔽觚棱凤,水浊先愁独漉泥。北宋·作者:宋祁《苦雨中作》
月转觚棱玉树齐,通宵归梦绕金闺。北宋·作者:宋祁《赠吴太博二首 其二》

觚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觚】【酉集上】【角字部】 觚;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1140第31【唐韻】古乎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 音孤。【說文】鄕飮酒之爵也。一曰觴受三升者謂之觚。【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爲飮器,觚三升。【註】觚,當爲觶。【疏】禮器制度云:觚大二升,觶大三升。故鄭从二升觚,三升觶也。【韓詩外傳】二升曰觚。觚,寡也。飮當寡少。【論語】觚不觚。【疏】觚者,禮器,盛酒二升。 又方也。【周禮·天官·小宰疏】兵書有譎觚之人,謂譎詐桀出,觚角非常也。【史記·酷吏傳】漢興,破觚爲圜。【莊子·大宗師】與乎其觚而不堅也。【註】所守方而不固執也。 又法也。【揚子·太 經】占之以其觚。【註】占之以法,謂經緯之休咎也。 又角也。【前漢·律歷志】其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爲一握。【蘇林曰】六觚,六角也。又【郊祀志】八觚宣通,象八方。【師古曰】觚,角也。【服虔曰】八觚,如今社壇也。 又竈額也。【困學紀聞】仲尼讀春秋,老耼據竈觚而聽。 又劒拊也。【新論·思愼篇】令提劒鋒而掉劒觚,必刎其指,而不能以陷腐木。 又官名。【魏志·東夷倭人傳】伊都國官曰爾支,副曰泄謨觚、柄渠觚。又奴國官曰兕馬觚。 又人名。【北史·魏獻明皇后傳】后少子秦王觚。 又觚竹城,在遼西。【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註】觚竹在北。 又鶉觚,縣名。見【晉書·地理志】唐更名靈臺,屬涇州。【前漢書】作鶉孤。 又通作柧。【班固·西都賦】上觚棱而棲金爵。【註】觚,八觚有隅者也。一曰堂殿上最高轉角處。【後漢書】作柧棱。 又通作 。【陸機·文賦】或操觚以率爾。【註】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書,猶今之 也。【韻會】竹 也。與 通。 又通作菰。【前漢·司馬相如·子虛賦】蓮藕觚盧。【張晏曰】觚盧,扈魯也。【史記】作菰蘆。【說文】本作苽。

与觚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觚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