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字的含义
蔑字的解释
蔑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17
- 拼音:miè
- 繁体:蔑
- 笔画:14
- 部首:艹
蔑字寓意
【蔑】蔑 (⑤衊) miè 目受伤而不明。 无,没有:蔑以复加。 小:蔑视。轻蔑。 灭:“而蔑杀其民人,宜吾不敢服也”。 涂染:诬蔑。污蔑。
蔑字解释
【蔑】[①][miè][《廣韻》莫結切,入屑,明。](1)细小;轻微。(2)轻视;侮慢。(3)削灭;抛弃。(4)无;没有。(5)指默。参见“蔑然”。(6)副词。表示否定。(7)通“末”。(8)目红肿不明。(9)古地名。即姑蔑。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四十五里。(10)“衊”的简化字。
蔑字诗词来源
【蔑】妄比酂侯功蔑尔,每怀疏傅意悠然。中唐·作者:李逢吉《酬致政杨祭酒见寄》
汉浦蔑闻虚解佩,临邛焉用枉当垆。唐·作者:薛能《赠歌者》
蔑有骄奢贻后悔,红锦障收。唐末·作者:李咸用《富贵曲》
报国勤劳已蔑闻,终身荣遇最无伦。北宋·作者:欧阳修《解官后答韩魏公见寄》
干戈战罢数功阀,周蔑方召尧无皋。北宋·作者: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
苟非绝艺与奇迹,杨君视之皆蔑如,杨君好古天下无。北宋·作者:韩维《又和杨之美家琵琶妓》
超然古人考是否,蔑尔时俗论爱憎。北宋·作者:强至《谢陈伯成学士》
拽宦鞭奴蔑贵权,当时风骨愯衣冠。北宋·作者:韦骧《咏唐史 李朝隐》
纵横固已蔑孙邓,有如巨鳄吞小鲜。北宋·作者:苏轼《记所见开元寺吴道子画佛灭度,以答子由,题画文殊、普贤》
达人蔑视千钟禄,曲士惊谈五石瓢。北宋·作者:华镇《腊后感怀和光道韵》
败军污蔑谁哀念,敢谓勤渠问解巾。宋·作者:晁说之《奉杨公近蒙答四六状极为精丽》
小巫羞涩见大巫,神气比公真蔑如。北宋末·作者:周紫芝《次韵季共月夜见怀竹坡用子绍韵 其十六》
身在潇湘黄蔑舫,眼看惠崇归雁图。北宋·作者:李彭《南至日离同安舟中寄阿弓》
将归束肚三条蔑,鈯斧相随到处居。北宋·作者:释正觉《送明专使》
高吟两绝那容继,胜赏双清蔑以加。宋·作者:王之道《酬章序臣二首 其一》
施隆报蔑君勿诮,明月轻投得鱼目。宋·作者:王之道《酬潘县尉》
龚生重马轻尺璧,蔑视韩韦复何者。宋·作者:王之道《和李似矩马图歌次韵》
罗池忽待中流泊,姑蔑应无剧雨倾。宋·作者:朱翌《三衢胡定悯祠诗》
云黄山下老禅庵,凌蔑宗风罪过多。南宋·作者:释咸杰《送昂维那出岭兼呈应庵 其二》
姑蔑城南问烂柯,篮舆踏翠晚来过。宋·作者:赵师圣《烂柯山》
汉浦蔑闻虚解佩,临邛焉用枉当垆。唐·作者:薛能《赠歌者》
蔑有骄奢贻后悔,红锦障收。唐末·作者:李咸用《富贵曲》
报国勤劳已蔑闻,终身荣遇最无伦。北宋·作者:欧阳修《解官后答韩魏公见寄》
干戈战罢数功阀,周蔑方召尧无皋。北宋·作者: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
苟非绝艺与奇迹,杨君视之皆蔑如,杨君好古天下无。北宋·作者:韩维《又和杨之美家琵琶妓》
超然古人考是否,蔑尔时俗论爱憎。北宋·作者:强至《谢陈伯成学士》
拽宦鞭奴蔑贵权,当时风骨愯衣冠。北宋·作者:韦骧《咏唐史 李朝隐》
纵横固已蔑孙邓,有如巨鳄吞小鲜。北宋·作者:苏轼《记所见开元寺吴道子画佛灭度,以答子由,题画文殊、普贤》
达人蔑视千钟禄,曲士惊谈五石瓢。北宋·作者:华镇《腊后感怀和光道韵》
败军污蔑谁哀念,敢谓勤渠问解巾。宋·作者:晁说之《奉杨公近蒙答四六状极为精丽》
小巫羞涩见大巫,神气比公真蔑如。北宋末·作者:周紫芝《次韵季共月夜见怀竹坡用子绍韵 其十六》
身在潇湘黄蔑舫,眼看惠崇归雁图。北宋·作者:李彭《南至日离同安舟中寄阿弓》
将归束肚三条蔑,鈯斧相随到处居。北宋·作者:释正觉《送明专使》
高吟两绝那容继,胜赏双清蔑以加。宋·作者:王之道《酬章序臣二首 其一》
施隆报蔑君勿诮,明月轻投得鱼目。宋·作者:王之道《酬潘县尉》
龚生重马轻尺璧,蔑视韩韦复何者。宋·作者:王之道《和李似矩马图歌次韵》
罗池忽待中流泊,姑蔑应无剧雨倾。宋·作者:朱翌《三衢胡定悯祠诗》
云黄山下老禅庵,凌蔑宗风罪过多。南宋·作者:释咸杰《送昂维那出岭兼呈应庵 其二》
姑蔑城南问烂柯,篮舆踏翠晚来过。宋·作者:赵师圣《烂柯山》
蔑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蔑】【申集上】【艸字部】 蔑;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054第03【唐韻】莫結切【正韻】彌列切, 音篾。【說文】勞目無精也,人勞則蔑然。【晉書·衞瓘傳】權女與國臣書曰:先公名謚未顯,無異凡人,每怪一國蔑然無言。 又削也。【易·剝卦】剝牀以足蔑貞,凶。 又【書·君奭】兹迪彝敎文王蔑德。【傳】以此道法,敎文王以精微之德。【疏】蔑,小也。【揚子·法言】視日月而知衆星之蔑也。又【小爾雅】無也,末也。【詩·大雅】喪亂蔑資。 又【周語】不蔑民功。【註】蔑,棄也。 又地名。【春秋·隱元年】公及邾儀父盟于蔑。 又與滅通。【晉書·張駿傳】江吳寂蔑,餘波莫及。 又【唐韻古音】莫計切,同昧。【荀子·議兵篇】楚人兵殆于垂沙,唐蔑死。【註】卽楚將唐昧。昧與蔑同。【宋書·武帝紀】臨朐有巨蔑水。【水經注】袁宏謂之巨昧水。 【干祿字書】俗作薎。薎字原从 ,不从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