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字的含义
蓮字的解释
蓮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17
- 拼音:lián
- 繁体:蓮
- 笔画:13
- 部首:艹
蓮字寓意
【蓮】蓮 lián 见“莲”。
蓮字解释
【蓮】[①][lián][《廣韻》落賢切,平先,來。]“莲1”的繁体字。亦作“苓2”。即荷。也称芙蓉、芙蕖、菡萏等。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地下茎肥大而长,有节。叶子圆形,花大,淡红色或白色。地下茎叫藕,种子叫莲子。藕可供食用或制藕粉,莲子为滋补食品,藕节、莲子、荷叶可供药用。[②][liǎn][《廣韻》力展切,上獮,來。]“莲2”的繁体字。地名用字。汉有莲勺县。故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东北。
蓮字诗词来源
【蓮】借问湖中采菱妇,莲子青荷可得否。魏晋·作者:无名氏《青骢白马》
沙棠作船桂为楫,夜渡江南采莲叶。南梁·作者:萧绎《乌栖曲四首 其一》
莲花藻井推芰荷,采菱妙曲胜阳阿。陈朝·作者:顾野王《艳歌行三首 其二》
莲舟渡沙转不碍,桂楫距浪弱难前。西梁·作者:沈君攸《桂楫泛河中》
偏著故人织素诗,愿奏秦声采莲调。陈朝·作者:江总《内殿赋新诗》
犀枻兰桡翠羽盖,云罗雾縠莲花带。隋·作者:辛德源《东飞伯劳歌》
还似扶桑碧海上,谁肯空歌采莲唱。隋·作者:杨广《四时白纻歌二首 其二 江都夏》
兴兵动众来向家。离舍百里见莲花。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六》
远公自看莲花漏,无复宗雷过讲台。隋末唐初·作者:慧净《自皋亭至吴门吊二大护法》
雨沾柳叶如啼眼,露滴莲花似汗妆。隋末唐初·作者:蔡瑰《夏日闺怨》
采莲江浦觅同心,日暮风生江水深。初唐·作者:杨师道《采莲子》
尼莲河水正东流,曾浴金人体得柔。初唐·作者:玄奘《题尼莲河七言》
黑白两回开佛眼,不系一法出莲丛。唐初·作者:万回《歌》
百发乌号遥碎柳,七尺龙文迥照莲。初唐·作者: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其二》
画舸双艚锦为缆,芙蓉花发莲叶暗。唐初·作者:刘方平《相和歌辞 其二 栖乌曲二首》
脸如水面瑞莲芳,眉似天边秋夜月。初唐·作者:王勃《观音大士神歌赞》
红纤十指疑酥腻,青莲两目秋波细。初唐·作者:王勃《观音大士神歌赞》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初唐·作者:郭震《古剑篇》
前池锦石莲花艳,后岭香炉桂蕊秋。初唐·作者:李适《侍宴安乐公主庄应制》
湛湛江水见底清,荷花莲子傍江生。唐·作者:王适《江上有怀》
沙棠作船桂为楫,夜渡江南采莲叶。南梁·作者:萧绎《乌栖曲四首 其一》
莲花藻井推芰荷,采菱妙曲胜阳阿。陈朝·作者:顾野王《艳歌行三首 其二》
莲舟渡沙转不碍,桂楫距浪弱难前。西梁·作者:沈君攸《桂楫泛河中》
偏著故人织素诗,愿奏秦声采莲调。陈朝·作者:江总《内殿赋新诗》
犀枻兰桡翠羽盖,云罗雾縠莲花带。隋·作者:辛德源《东飞伯劳歌》
还似扶桑碧海上,谁肯空歌采莲唱。隋·作者:杨广《四时白纻歌二首 其二 江都夏》
兴兵动众来向家。离舍百里见莲花。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六》
远公自看莲花漏,无复宗雷过讲台。隋末唐初·作者:慧净《自皋亭至吴门吊二大护法》
雨沾柳叶如啼眼,露滴莲花似汗妆。隋末唐初·作者:蔡瑰《夏日闺怨》
采莲江浦觅同心,日暮风生江水深。初唐·作者:杨师道《采莲子》
尼莲河水正东流,曾浴金人体得柔。初唐·作者:玄奘《题尼莲河七言》
黑白两回开佛眼,不系一法出莲丛。唐初·作者:万回《歌》
百发乌号遥碎柳,七尺龙文迥照莲。初唐·作者: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其二》
画舸双艚锦为缆,芙蓉花发莲叶暗。唐初·作者:刘方平《相和歌辞 其二 栖乌曲二首》
脸如水面瑞莲芳,眉似天边秋夜月。初唐·作者:王勃《观音大士神歌赞》
红纤十指疑酥腻,青莲两目秋波细。初唐·作者:王勃《观音大士神歌赞》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初唐·作者:郭震《古剑篇》
前池锦石莲花艳,后岭香炉桂蕊秋。初唐·作者:李适《侍宴安乐公主庄应制》
湛湛江水见底清,荷花莲子傍江生。唐·作者:王适《江上有怀》
蓮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蓮】【申集上】【艸字部】 蓮;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052第16〔古文〕苓【唐韻】落賢切【集韻】【韻會】【正韻】靈年切, 音連。【爾雅疏】北人以蓮爲荷。又【說文】芙蕖之實也。【爾雅·釋草】荷,芙蕖。其實蓮。【註】蓮謂房也。 又【集韻】連彥切,連去聲。【前漢·地理志】左馮翊蓮勺。【後漢·鄭興傳註】蓮勺,故城在今同州下邳縣東北。 又【字彙補】所夾切。草名。【廣雅】鳶尾、烏蓮,射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