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激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7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6
  • 部首:

激字寓意

【激】 jī 水受阻遏,震荡而涌或飞溅:冲荡。浊扬清(冲击污水,让清水上来,喻打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 冷水突然浇淋或冲、泡食物:酸菜。 鼓动,使人的感情冲动:刺励。 感情冲动:感动。昂慷慨。 急剧的,强烈的:烈。进。 过分直率:厉。切。 〔光〕某些物质的原子中的粒子受光或电刺,使低能级的原子变成高能级原子,而辐射出相位、频率、方向等完全相同的光,称“光”。亦称“莱塞”、“镭射”。 〔光器〕产生光的装置。 〔素〕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亦称“荷尔蒙”。 鲜明:唇如丹。

激字解释

【激】[①][jī][《廣韻》古歷切,入錫,見。](1)水流因受阻而腾涌、飞溅。(2)阻挡水流。《孟子·告子上》:“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而行之,可使在山。”《汉书·沟洫志》:“河從河内北至黎陽爲石隄,使東抵東郡平剛。”颜师古注:“者,聚石於隄旁衝要之處,所以去其水也。”宋苏轼《禹之所以通水之法》:“河水湍悍,雖亦其性,然非堤防而作之,其勢不至如此。”后因称挡水之石为。(3)急疾;猛烈。(4)吹刮。(5)冲击;射击;撞击。(6)发;励。(7)偏。谓言论、行动等超越一定限度。(8)感慨,感触。(9)愤怒。(10)抑制。(11)刺。(12)姓。见《通志·氏族四》。[②][jiào][《廣韻》古弔切,去嘯,見。](1)鲜明;清澄。(2)通“噭”。高呼。

激字诗词来源

【激】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迅流难。西汉·作者:刘彻《瓠子歌》
戎马鸣兮金鼓震,壮士激兮忘身命。东汉·作者:崔骃《安封侯诗》
回溪浚兮曲沼阻,冲波激兮濑浅浅。南朝宋·作者:徐爰《华林北涧诗》
阳阿奏兮激楚流。南梁·作者:萧统《歌》
河水冲激根株危,倏忽河中风浪吹。北周·作者:庾信《杨柳歌》
自能激水成阴气,不虑今年寒不寒。唐·作者:张说《杂曲歌辞 其二 苏摩遮》
风摇翠筱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鳞。唐·作者:张果《题登真洞》
凡情激浊污天门,岂识玄珠性命根。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十一》
以兹感叹辞旧游,更于时事无所求。盛唐·作者:高适《杂曲歌辞 邯郸少年行》
激楚结风醉忘归,高堂月落烛已微,玉钗挂缨君莫违。盛唐·作者:李白《舞曲歌辞 其三 白纻辞三首》
江山路远羁离日,裘马谁为感激人。唐·作者:杜甫《重赠郑鍊》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梢林莽。唐·作者: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 其二》
思假鳞兮鲲龙,激沆浪兮奔从。唐·作者:元结《引极三首 其三 怀潜君》
舟客经过奠椒醑,巫女南音歌激楚。中唐·作者:韦应物《鼋头山神女歌》
万年枝影转斜光,三道先成君激昂。唐·作者:韩翃《别泛水县尉》
常欲激昂论上策,不应憔悴老明时。中唐·作者:严维《送房元直赴北京》
笔下惟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唐·作者:朱逵《怀素上人草书歌》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中唐·作者:戎昱《上湖南崔中丞》
贤达不能同感激,更于何处问苍苍。中唐·作者:刘长卿《罪所上御史惟则》
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中唐·作者:刘长卿《听笛歌》

激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激】【巳集上】【水字部】 激;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654第17【唐韻】【集韻】【韻會】吉歷切【正韻】訖逆切, 音擊。【說文】礙衺疾波也。一曰半遮也。【前漢·溝洫志】爲石隄激使東注。激者,聚石於隄旁衝要之處,所以激去其水也。 又衝也。【潘岳·詩】驚湍激巖阿。 又【水經注】沔水北岸數里,有大石,名五女激。 又言論過直爲激切。【後漢· 寵傳】言事者必多激切。 又感激也。【後漢·蔡邕傳】感激忘身。 又違俗立異爲激詭。【後漢·范冉傳】冉好違時絕俗,爲激詭之行。冉或作丹。 又激楚,淸聲也。【楚辭·招魂】宮庭震驚,發激楚些。 又姓。【前漢·淮南王傳】有激章。 又【廣韻】古弔切【集韻】吉弔切, 音叫。湍流貌。一曰風聲。 又【集韻】堅堯切,音驍。與憿同。幸也。通作僥徼。考證:〔【楚辭·九歌】宮庭震驚,發激楚些。〕 謹照原書九歌改招魂。

与激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激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