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字的含义
蔡字的解释
蔡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17
- 拼音:cài
- 繁体:蔡
- 笔画:14
- 部首:艹
蔡字寓意
【蔡】蔡 cài 野草。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上蔡县、新蔡县一带。 占卜用的大龟:蓍蔡。 杀,减:“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姓。
蔡字解释
【蔡】[①][cài][《廣韻》倉大切,去泰,清。](1)野草。(2)占卜用的大龟。(3)犹衰。(4)周时诸侯国名。周武王弟叔度始封于蔡,后因反叛,被流放而死。周成王复封其子蔡仲于此。建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春秋时,因故多次迁移。平侯迁新蔡(今属河南),昭侯迁州来(今安徽凤台),称为下蔡。公元前447年为楚所灭。见《史记·管蔡世家》。(5)古州名。隋大业二年置。治所在上蔡。属今河南省汝南县。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五·汝宁府》。(6)山名。一在今四川省雅安县东南。一在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南。(7)姓。[②][sà][《集韻》桑曷切,入曷,心。](1)减杀;减少。(2)流放。
蔡字诗词来源
【蔡】天下宝金刘叔林,天下雅志蔡孟喜。魏晋·作者:无名氏《太学中谣五首 其三 八顾》
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初唐·作者:上官仪《咏画障》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盛唐·作者: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苏秦憔悴人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盛唐·作者:高适《九日酬颜少府》
君不见蔡泽嵌枯诡怪之形状,大言直取秦丞相。盛唐·作者:李白《鞠歌行》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盛唐·作者:李白《杂曲歌辞 其三 行路难三首》
自想蔡邕今已老,更将书籍与何人。盛唐·作者:王维《故人张諲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聊获酬之》
蔡侯静者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唐·作者: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唐·作者: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唐·作者: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唐·作者: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拂除衣上饵烟霞,昨夜胥门宿蔡家。唐·作者:皎然《寒栖子歌》
明妃愁中汉使回,蔡琰愁处胡笳哀。唐·作者:顾况《刘禅奴弹琵琶歌》
还有蔡家残史籍,可能分与外人传。唐·作者:戴叔伦《少女生日感怀》
妙绝当动鬼神泣,崔蔡幽魂更心死。唐·作者:朱逵《怀素上人草书歌》
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中唐·作者:李益《塞下曲 其三》
长卿未遇杨朱泣,蔡泽无媒原宪贫。中唐·作者:卢纶《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
楚妃波浪天南远,蔡女烟沙漠北深。中唐·作者:杨巨源《冬夜陪丘侍御先辈听崔校书弹琴》
一片蔡州青草色,日西铺在古台边。中唐·作者:王建《题渭亭》
不向图经中旧见,无人知是蔡邕碑。中唐·作者:王建《题酸枣县蔡中郎碑》
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初唐·作者:上官仪《咏画障》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盛唐·作者: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苏秦憔悴人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盛唐·作者:高适《九日酬颜少府》
君不见蔡泽嵌枯诡怪之形状,大言直取秦丞相。盛唐·作者:李白《鞠歌行》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盛唐·作者:李白《杂曲歌辞 其三 行路难三首》
自想蔡邕今已老,更将书籍与何人。盛唐·作者:王维《故人张諲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聊获酬之》
蔡侯静者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唐·作者: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唐·作者: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唐·作者: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唐·作者: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拂除衣上饵烟霞,昨夜胥门宿蔡家。唐·作者:皎然《寒栖子歌》
明妃愁中汉使回,蔡琰愁处胡笳哀。唐·作者:顾况《刘禅奴弹琵琶歌》
还有蔡家残史籍,可能分与外人传。唐·作者:戴叔伦《少女生日感怀》
妙绝当动鬼神泣,崔蔡幽魂更心死。唐·作者:朱逵《怀素上人草书歌》
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中唐·作者:李益《塞下曲 其三》
长卿未遇杨朱泣,蔡泽无媒原宪贫。中唐·作者:卢纶《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
楚妃波浪天南远,蔡女烟沙漠北深。中唐·作者:杨巨源《冬夜陪丘侍御先辈听崔校书弹琴》
一片蔡州青草色,日西铺在古台边。中唐·作者:王建《题渭亭》
不向图经中旧见,无人知是蔡邕碑。中唐·作者:王建《题酸枣县蔡中郎碑》
蔡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蔡】【申集上】【艸字部】 蔡;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055第03〔古文〕 【唐韻】倉大切【集韻】【類篇】七蓋切, 音 。【說文】草也。【玉篇】草芥也。草際也。 又【論語】臧文仲居蔡。【何晏註】蔡,國君之守龜,出蔡地,因以爲名焉。 又山名。【書·禹貢】蔡蒙旅平。【疏】蔡,山名。 又【禹貢】二百里蔡。【傳】蔡,法也。法三百里而差 。 又國名。【書·蔡仲之命疏】成王命蔡叔之子踐諸侯之位,作蔡仲之命。 又姓。【史記】蔡澤,古作祭,【左傳】祭仲,【國語】祭公謀父,【後漢書】祭遵俱作蔡。 又【集韻】七曷切,音攃。【前漢·李廣利傳】昧蔡爲宛王。 又桑割切,音薩。放也。【左傳·昭元年】周公殺管叔而蔡蔡叔。【韻會】本作 ,言放之若散米。今作蔡。 又【韻補】叶子例切,音祭。【王褒·九懷】水躍兮余旌,繼以兮微蔡。雲旗兮電騖,倏忽兮容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