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臨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7
  • 拼音:lín
  • 繁体:
  • 笔画:17
  • 部首:

臨字寓意

【臨】 lín 见“临”。

臨字解释

【臨】[①][lín][《廣韻》力尋切,平侵,來。]“临1”的繁体字。(1)由上看下,居高面低。(2)监视,监临。引申为统治,治理。(3)攻伐;胁制。(4)守卫。(5)莅止。(6)多用作敬辞。(7)来到,到达。(8)面对,当着。(9)碰上,逢着。(10)靠近。(11)照耀。(12)给,加给。(13)对照书画范本摩习。(14)引申为描写(景物)。(15)大。(16)挑选,选择。参见“人”。(17)卦名,兑下坤上。(18)古代战车名。(19)副词。正当,将要。(20)量词。古代战船编组单位,两船并列为一临。(21)地名。春秋时晋邑,在今山西省临县境内。(22)姓。见《通志·氏族四》。[②][lìn][《廣韻》良鴆切,去沁,來。]“临2”的繁体字。哭吊死者。

臨字诗词来源

【臨】依绝区兮临回溪。西汉·作者:枚乘《歌》
德参古贤天报施。汉·作者:无名氏《苍梧人为陈临歌二首 其一》
四角楼兮临深涧。汉·作者:无名氏《张公神碑歌》
惊雄逝兮孤雌翔。临归风兮思故乡。东汉·作者:张衡《歌》
登明殿兮临广庭,玄云合兮翳月星。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荫高树兮临曲涡,微风起兮水增波。曹魏·作者:曹丕《临涡赋》
临池间竹偏增绿,依阶映雪纷如玉。东晋·作者:贺循《赋得庭中有奇树诗》
临乐对酒转无欢。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七》
乘鹢舟兮为水嬉。临芳洲兮拔灵芝。西晋·作者:张协《采菱鸿》
临渌水兮登崇基。曹魏·作者:曹植《离友诗三首 其二》
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三》
临清波兮望石镜,瞻鹤岭兮睇仙庄。南梁·作者:萧纲《应令诗》
念君劬劳冒风尘。临路挥袂泪沾巾。南北朝·作者:沈满愿《晨风行》
莫复临地不寄人,谩道江中无估客。南梁·作者:萧绎《别诗二首 其二》
乾坤以含养覆载,日月以贞明照临。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五首 其十四 徵调曲六首》
庖牺之亲临佃渔,神农之躬秉耕稼。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七》
新妆年几才三五,隐幔藏羞临网户。陈朝·作者:陆瑜《东飞伯劳歌》
柳谷向夕沈馀日,蕙楼临砌徙斜光。西梁·作者:沈君攸《薄暮动弦歌》
可怜芬芳临玉台,朝攀晚折还复开。陈朝·作者:江总《梅花落》

臨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臨】【未集下】【臣字部】 臨;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999第24〔古文〕 【唐韻】力尋切【集韻】【韻會】犂針切【正韻】犂沉切, 音林。【爾雅·釋詁】臨,視也。【詩·衞風】日居月諸,照臨下土。又【大雅】上帝臨女,無貳爾心。【箋】臨,視也。【禮·曲禮】臨諸侯,畛於鬼神。【疏】以尊適 曰臨。【穀梁傳·哀七年】春秋有臨天下之言焉,有臨一國之言焉,有臨一家之言焉。【註】徐乾曰:臨者,撫有之也。 又【博雅】臨,大也。 又【戰國策】縣隂以甘之,循有燕以臨之。【註】臨,猶制也。 又易卦名。 又車名。【詩·大雅】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傳】臨,臨車也。【疏】臨者,在上臨下之名。【釋名】臨,如字。韓詩作隆。 又地名。【左傳·哀四年】荀寅奔鮮虞,趙稷奔臨。【註】臨,晉邑。 又丘名。【爾雅·釋丘】右高名臨丘。 又姓。【後趙錄】秦州刺史臨深。【孔融傳】有臨孝存。 又門名。【左思·吳都賦】左稱彎崎,右號臨硎。【註】彎崎,臨硎,閽闥名。吳後主起昭明宮,於太初之東開彎崎臨硎二門,彎崎宮東門,臨硎宮西門。 又【韻會】力鴆切【正韻】力禁切, 林去聲。【增韻】喪哭。【顏師古曰】衆哭曰臨。【左傳·宣十二年】楚子圍鄭,旬有七日。鄭人卜行成,不吉。卜臨于大官,且巷出車,吉。【註】臨,哭也。【釋文】臨,力鴆切。 又【韻補】叶盧東切,音隆。【詩·大雅】后稷不克,上帝不臨。耗斁下土,寧丁我躬。【司馬相如·長門賦】奉虛言而望誠兮,期城南之離宮。修薄具而自設兮,君不肯乎幸臨。 又叶力陽切,音良。【秦始皇祠洛水歌】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祠祭大澤,倏忽南臨。洛濱醊禱,色連三光。考證:〔【禮·檀弓】臨諸侯,畛於鬼神。〕 謹照原書檀弓改曲禮。〔【司馬相如·長門賦】君不肯兮幸臨。〕 謹照原文兮改乎。

与臨字字同部首的字

与臨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臨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