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讎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23
  • 拼音:chóu
  • 繁体:
  • 笔画:23
  • 部首:

讎字寓意

【讎】 chóu 见“雠”。

讎字解释

【讎】[①][chóu][《廣韻》市流切,平尤,禪。]亦作“讐1”。“雠1”的繁体字。(1)应答;报答。(2)报复。(3)应酬。参见“柞”。(4)应验。(5)相符合。(6)校勘;校对。(7)相等;相匹敌。(8)仇敌。(9)谓视为仇敌。(10)仇恨;怨恨。(11)施行,用。(12)出售。(13)偿付。(14)通“稠”。多,数。参见“斂”。

讎字诗词来源

【讎】或有强壮能咿嚘,意说被他边将雠。盛唐·作者:王昌龄《箜篌引》
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雠身不死。盛唐·作者:高适《杂曲歌辞 邯郸少年行》
呼卢百万终不惜,报雠千里如咫尺。盛唐·作者:李白《少年行》
莫惊宠辱空忧喜,莫计恩雠浪苦辛。盛唐·作者:王维《疑梦》
报雠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盛唐·作者:王维《燕支行》
汉为一雪万世雠,我今抽刀勒剑石,告尔万世为唐休。中唐·作者:李益《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
少年但饮莫相问,此中报雠亦报恩。中唐·作者:李益《杂曲歌辞 轻薄篇》
公子无雠可邀请,侯嬴此坐是何人。中唐·作者:卢纶《浑赞善东斋戏赠陈归》
铸剑本来杀雠人,怀珠本来报国士。唐·作者:樊铸《及第后读书院咏物十首上礼部李侍郎》
不缘生得天属亲,岂向仇雠结恩信。唐·作者:刘商《琴曲歌辞 胡笳十八拍 其十五 第十五拍》
车轻御良马力优,咄哉识路行勿休,往取将相酬恩雠。中唐·作者:韩愈《刘生诗》
女丁妇壬传世婚,一朝结雠奈后昆。中唐·作者: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临刑与酒杯未覆,雠家白官先请肉。中唐·作者:刘禹锡《城西行》
物忌忠良表是非,朝驱绛灌为雠敌。唐·作者: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
集贤雠校无闲日,落尽瑶花君不知。唐·作者:白居易《惜玉蕊花有怀集贤王校书起》
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恩雠。唐·作者:白居易《禽虫十二章 其八》
眼前雠敌都休问,身外功名一任他。中唐·作者:元稹《放言五首 其一》
会向伍员潮上见,气充顽石报心雠。中唐·作者:元稹《相忆泪》
愿官早胜雠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中唐·作者:元稹《乐府古题序 田家词》
且说近来心里事,仇雠相对似亲朋。中唐·作者:贾岛《赠圆上人》

讎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讎】【酉集上】【言字部】 讎; 康熙笔画:23; 页码:页1186第21〔古文〕 【唐韻】市流切【集韻】【韻會】時流切【正韻】除留切, 音酬。【說文】猶 也。【玉篇】對也。【正字通】言相讎對也。【詩·大雅】無言不讎。【毛傳】用也。【正義】相對謂之讎。讎者,相與用言語,故以讎爲用。【朱傳】答也。 又【爾雅·釋詁】匹也。【郭註】讎,猶儔也。【廣雅】云輩也。【郉疏】儔侶輩類之匹也。【書·召誥】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孔傳】匹也,言民在下,自上匹之。 又等也。【前漢·霍光傳】皆讎有功。【師古註】言其功相等類也。 又當也。【前漢·灌夫傳】上使御史薄責嬰所言,灌夫頗不讎。【晉灼註】讎,當也。 又【正韻】售也,償也。【史記·高祖紀】高祖每酤留飮酒,讐數倍。【如淳註】讎,亦售也。【魏志·衞臻傳】子許買物,隨價讎直。 又【字彙補】應驗也。【史記·封禪書】其方盡多不讎。【索隱註】相應爲讎。謂其言語不相應,無驗也。 又【韻會】仇也。於文言雔爲讎。雔,鳥之雙也。人之讎怨,不顧禮義,則如禽鳥之爲,兩怒而有言在其閒,必溢惡之言,若禽鳥之聲也。【書·微子】相爲敵讎。【傳】言不和同。【詩·邶風】反以我爲讎。【疏】讎者,至怨之稱。【左傳·襄三年】稱解狐其讎也。【疏】讎者,相負挾怨之名。 又【字彙】報也。【周禮·地官·調人鄭註】難相與爲仇讎。【疏】按左氏桓公傳云:怨耦曰仇,則仇是怨也。讎謂報也。 又【韻會】挍也。謂兩本相覆挍如仇讎也。【左思·魏都賦】讎挍篆籀。【註】一人持本,一人讀書,若怨家相對。 又【揚子·方言】予賴讎也。秦晉曰讎。 又姓。【前漢·儒林傳】沛人讎遷。 又通作酬。【戰國策】屬之讎柞。【註】與酬酢同。 又或作稠。【書·微子】用乂讎斂。【傳】馬本作稠,云數也,斂謂賦斂也。 又【韻會】【正韻】 承呪切,酬去聲。亦償也。【詩·大雅】無言不讎。有平、去二音。 又【字彙補】亦書作讐。

与讎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讎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