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字的含义
江字的解释
江
- 五行:水
- 康熙笔画:7
- 拼音:jiāng
- 繁体:江
- 笔画:6
- 部首:氵
江字寓意
【江】江 jiāng 大河的通称:江山。江河。江天。江干(g乶 )(江边)。江心补漏(喻错过时机,补救已迟)。 特指中国长江:江防。江汉。江淮。江左(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的全部地区)。江右(a.古代指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中下游以南地区;b.旧时江西省的别称)。江东(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三国时吴国的全部地区)。江表(古代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姓。
江字解释
【江】[①][jiāng][《廣韻》古雙切,平江,見。](1)专指长江。(2)江河的通称。(3)周代国名。嬴姓。在今河南省正阳县西南。周襄王二十三年灭于楚。(4)姓。
江字诗词来源
【江】五侯之斗血成江。汉·作者:无名氏《时人谣》
众星累累如连贝。江河四海如衣带。汉·作者:两汉乐府《古博异辩游》
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西晋·作者:张翰《思吴江歌》
三王九江一在吴。十六国·作者:王嘉《歌三首 其一》
秋雁度兮芳草残,琴柱急兮江上寒。南梁·作者:江淹《谣》
江东大道日华春。垂杨挂柳扫清尘。南梁·作者:萧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三》
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恓恓暗渡江。南梁·作者:菩提达摩《谶 其一》
白云飞兮江上阻,北流分兮山风举。南梁·作者:萧统《示云麾弟》
山万仞兮多高峰,流九派兮饶江渚。南梁·作者:萧统《示云麾弟》
别观蒲萄带实垂,江南豆莞生连枝。南梁·作者:萧纲《和萧侍中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一》
平原忽兮远极目,江甸阻兮羁心伤。南梁·作者:萧纲《应令诗》
轺车北来如穿雉。不意虏马饮江水。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元嘉中魏地童谣》
虏主北归石济死。虏欲渡江天不徙。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元嘉中魏地童谣》
莫复临地不寄人,谩道江中无估客。南梁·作者:萧绎《别诗二首 其二》
沙棠作船桂为楫,夜渡江南采莲叶。南梁·作者:萧绎《乌栖曲四首 其一》
复值西施新浣沙,共向江干眺月华。南梁·作者:萧绎《乌栖曲四首 其一》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八》
非是妖姬渡江日,定言神女隔河来。陈朝·作者:江总《新入姬人应令诗》
已言采桑期陌上,复能解佩就江滨。陈朝·作者:江总《宛转歌》
江南地远接闽瓯,山东英妙屡经游。南北朝末隋初·作者:薛道衡《豫章行 其一》
众星累累如连贝。江河四海如衣带。汉·作者:两汉乐府《古博异辩游》
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西晋·作者:张翰《思吴江歌》
三王九江一在吴。十六国·作者:王嘉《歌三首 其一》
秋雁度兮芳草残,琴柱急兮江上寒。南梁·作者:江淹《谣》
江东大道日华春。垂杨挂柳扫清尘。南梁·作者:萧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三》
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恓恓暗渡江。南梁·作者:菩提达摩《谶 其一》
白云飞兮江上阻,北流分兮山风举。南梁·作者:萧统《示云麾弟》
山万仞兮多高峰,流九派兮饶江渚。南梁·作者:萧统《示云麾弟》
别观蒲萄带实垂,江南豆莞生连枝。南梁·作者:萧纲《和萧侍中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一》
平原忽兮远极目,江甸阻兮羁心伤。南梁·作者:萧纲《应令诗》
轺车北来如穿雉。不意虏马饮江水。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元嘉中魏地童谣》
虏主北归石济死。虏欲渡江天不徙。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元嘉中魏地童谣》
莫复临地不寄人,谩道江中无估客。南梁·作者:萧绎《别诗二首 其二》
沙棠作船桂为楫,夜渡江南采莲叶。南梁·作者:萧绎《乌栖曲四首 其一》
复值西施新浣沙,共向江干眺月华。南梁·作者:萧绎《乌栖曲四首 其一》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八》
非是妖姬渡江日,定言神女隔河来。陈朝·作者:江总《新入姬人应令诗》
已言采桑期陌上,复能解佩就江滨。陈朝·作者:江总《宛转歌》
江南地远接闽瓯,山东英妙屡经游。南北朝末隋初·作者:薛道衡《豫章行 其一》
江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江】【巳集上】【水字部】 江; 康熙笔画:7; 页码:页606第04【唐韻】【集韻】【韻會】 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 又【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松江爲三。【前漢·地理志註】三江,謂北江、中江、南江。 又九江,在荆州。【書·禹貢】九江孔殷。【正義】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爲江。 又州名。春秋時爲吳楚地,秦爲九江郡,晉爲潯陽郡,卽古江州。【地理通釋】漢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謂江州者,實武昌郡之柴桑縣。後以江北之潯陽幷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以故江南得有潯陽之名。後又因潯陽而攺爲江州,實非古江州地也。 又姓。本伯益之後,爵封于江,後以國爲氏。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天潢旁江星。江星動,人涉水。 又帝江,神鳥。出天山,識歌舞。見【山海經】。 又【韻補】叶古紅切,音公。【楚辭·九章】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今滇語呼江爲公。又名江魚爲公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