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螳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7
  • 拼音:táng
  • 繁体:
  • 笔画:17
  • 部首:

螳字寓意

【螳】 táng 〔螂〕昆虫,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前脚呈镰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如“捕蝉,黄雀在后”。俗称“刀螂”;简称“”,如“臂当车”(喻不自量力)。

螳字解释

【螳】[①][táng][《廣韻》徒郎切,平唐,定。]亦作“螗1”。(1)虫名。螂。(2)见“螂子”。

螳字诗词来源

【螳】胸中免被风波挠,肯为螳螂动杀机。唐末·作者:司空图《歌者十二首 其六》
螳螂定是遭黄雀,黄雀须访挟弹人。唐末·作者:周昙《春秋战国门 少孺》
庭中嘉树发华滋,可要螳螂共此时。北宋·作者:刘筠《馆中新蝉》
柳条高处不须吟,正是螳螂负异心。北宋·作者:胡宿《咏蝉》
岂如儿女但悲感,唧唧吟叹随螳蜩。北宋·作者: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
螳斧不劳阴致害,貂冠犹可共传名。北宋·作者:李觏《蝉》
苍蝇轻巧蝴蝶狂,怒螳斮斧谁能当。北宋·作者:刘攽《刘五草虫扇子》
南垂凶冠陷州郡,久张螳臂抗天威。北宋·作者:程颐《闻侯舅应辟南征诗》
蜻蜓点水蝶扑花,螳螂捕蝉蜂趁衙。北宋·作者:郭祥正《泗水雍秀才画草虫》
螳螂当辙恃长臂,熠耀宵行矜照火。北宋·作者:黄庭坚《演雅》
小黠大痴螳捕蝉,有馀不足夔怜蚿。北宋·作者:黄庭坚《寺斋睡起二首 其一》
螳螂倔彊疑有骨,颈系一环犹莫屈。北宋·作者:贺铸《玉钩环歌》
虏人鸱张怒螳臂,百万云屯若封豕。宋·作者:杨时《送富朝奉还阙》
岂惟秋蝉畏螳斧,蝗亦为尔森跳奔。北宋·作者:晁补之《莎鸡食蝗》
堪笑怒螳犹强臂,不知蛰户欲惊雷。北宋·作者:张耒《登悬瓠城感吴李事》
凌兢螳臂屡见拒,我但怜子心难得。北宋·作者:张耒《围棋歌戏江瞻道兼呈蔡秘校》
爝火乃欲犯太阳,怒臂当车学螳螂。北宋·作者:苏过《闻郭太尉发师大捷奚人擒契丹酋领四军者来献作长句古调一首》
何处螳螂欲捕蝉,主人初未觉鸣弦。宋·作者:吕本中《秋日即事四首 其四》
三献三休真琬琰,一前一却笑螳螂。宋·作者:王洋《和江如晦 其一》
岂是螳螂敢当车,貘兽从来食铜铁。宋·作者:邓肃《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 其六 纪德十一首》

螳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螳】【申集中】【虫字部】 螳;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095第04【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徒郞切,音唐。【說文】螳螂也。【禮·月令】仲夏螳螂生。【註】螳螂,螵蛸母也。【揚子·方言】螳螂謂之髦。【郭註】有斧蟲也,江東呼爲石蜋。又名齕肬。【吳越春秋】夫秋蟬登高樹,不知螳螂超枝緣條而稷其形。【莊子·人閒世】女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韓詩外傳】齊莊公出獵,有螳螂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御曰:其爲蟲也,知進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輕就敵。 又水名。【水經注】沂水又東南,螳螂水入焉。 又縣名。【華陽國志】螳螂縣出銀、鉛、白銅、雜藥,有螳螂附子。

与螳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螳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