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讥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9
  • 拼音:
  • 繁体:
  • 笔画:4
  • 部首:

讥字寓意

【讥】 (譏) jī 讽刺,挖苦:讽。评。笑。诮。冷热嘲。 查问,察问。 指责,非议:议。弹(t俷 )(指责,抨击)。 规劝。

讥字解释

【讥】[①][jī][《廣韻》居依切,平微,見。]“1”的繁体字。(1)刺;非议。(2)劝谏。(3)稽查;盘问。

讥字诗词来源

【讥】苍深翠浅瀑峥潺,岂谓讥秦始爱山。盛唐·作者:王昌龄《云山清晓》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盛唐·作者:李白《醉后荅丁十八以诗讥余搥碎黄鹤楼》
服役不辱言不讥,从我荆州来京畿。中唐·作者:韩愈《送区弘南归》
空花无实无根本。骂辱讥诃如影响。唐·作者:敦煌曲子《行路难 无心律 存十二首 其九 第十三》
须信祸胎生利口,莫将讥思逞悬河。唐末·作者:罗隐《言》
濯缨便可讥渔父,洗耳还宜傲帝尧。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和尚书咏泉山瀑布十二韵》
四公翻覆人不讥,各各操心为邦国。北宋·作者:王禹偁《和冯中允炉边偶作》
庄生已愤鸱鸢赫,杨子休讥蝘蜓嘲。北宋·作者:林逋《湖山小隐 其一》
青史有人讥巧宦,黄金无术治流年。北宋·作者:宋祁《把酒》
犹喜醉翁时一见,攀炎附热莫相讥。北宋·作者:梅尧臣《陆子履见过》
且梦庄周化蝴蝶,焉顾仲尼讥朽木。北宋·作者:梅尧臣《睡意》
呼儿便索沃腥酒,倒肠饫腹无相讥。北宋·作者:梅尧臣《设脍示坐客》
曾无半辞助诃讥,国风幸赖相因依。北宋·作者:梅尧臣《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
三日夏雨刺昏垫,五日炎热讥旱伤。北宋·作者:梅尧臣《闻进士贩茶》
坐间杜子好弄笔,诋讥前辈无全完。北宋·作者:梅尧臣《张圣民学士出御书并法帖共阅之》
闻到罽庭尤若寒,译言揉耳不讥弹。北宋·作者:梅尧臣《送石昌言舍人使匈奴》
人间钟鼓有多少,多少乱鸣谁肯讥。北宋·作者:梅尧臣《吴冲卿鼓契》
不惜郫筒令远寄,惟忧辽豕得深讥。北宋·作者:文彦博《致政仲损张工部询及孟酝之味因寄数器副以小诗》
楚汉兴亡事已微,后世倾夺奚足讥。北宋·作者:张方平《过齐篇》
任从客笑原思病,莫管时讥孟子迂。北宋·作者:赵抃《劝学示江原诸生》

讥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讥】【酉集上】【言字部】 譏; 康熙笔画:19; 页码:页1188第18【唐韻】居依切【集韻】【韻會】居希切, 音機。【說文】誹也。【增韻】誚也。【左傳·隱元年】稱鄭伯譏失敎也。【班固·典引】司馬遷著書,微文刺譏,貶損當世。 又【廣雅】問也。【增韻】伺察也。【禮·王制】關執禁以譏,禁異服,識異言。【註】譏,呵察也。 又【廣雅】諫也。【玉篇】嫌也。【廣韻】譴也。 又官名。【金史·百官志】譏察使掌譏察姦僞。 又【韻會】通作幾。【周禮·地官·司關】國凶札則無關門之征猶幾。【註】猶幾謂無租稅,猶苛察不令姦人出入。

与讥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讥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