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字的含义
蒙字的解释
蒙
- 五行:水
- 康熙笔画:16
- 拼音:méng
- 繁体:蒙
- 笔画:13
- 部首:艹
蒙字寓意
【蒙】蒙 (矇) mēng 欺骗:蒙骗。蒙哄。蒙事。欺上蒙下。 昏迷,眼发黑:蒙头转向。 胡乱猜测:瞎蒙。 受 蒙 (④濛) méng 没有知识,愚昧:启蒙。发蒙。蒙昧。 遮盖起来:蒙罩。蒙子。蒙蔽。 受:承蒙。蒙难。蒙尘。蒙垢。 形容雨点细小:蒙蒙细雨。 姓。 同“艨”。 受 蒙 měng 〔蒙古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b.蒙古国的主要民族。
蒙字解释
【蒙】[①][méng][《廣韻》莫紅切,平東,明。](1)草名。(2)覆盖;遮蔽。(3)戴;披戴。(4)欺瞒;蒙蔽。(5)遭受;蒙受。(6)引申为冒着;顶着。(7)敬词。承蒙。(8)阴暗。(9)引申为蒙昧无知。(10)指蒙童。(11)指蒙馆。(12)糊涂。(13)自称谦词。犹愚。(14)承接;关联。(15)茂盛。(16)卦名。《易》六十四卦之一,坎下艮上。(17)云气。(18)见“蒙茸”。(19)见“蒙戎”、“蒙尨”。(20)通“萌”。萌生。(21)通“萌”。引申为开始;开端。(22)通“厖”。(23)通“夢”。(24)古地名。指蒙泽。参见“蒙吏”、“蒙澤”。(25)姓。秦将有蒙恬。见《史记》本传。[②][mēng](1)昏迷;使昏迷。(2)胡乱猜测。[③][měng][《集韻》母揔切,上蕫,明。](1)见“薎蒙”。(2)蒙古族的简称。[④][méng]“矇1”的简化字。[⑤][méng]“濛1”的简化字。[⑥][méng]“濛2”的简化字。[⑦][méng]“懞1”的简化字。[⑧][měng]“懞2”的简化字。
蒙字诗词来源
【蒙】君不见亡灵蒙享祀。何时倾杯竭壶罂。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一》
东海象归披右服,二处蒙恩总不轻。南梁·作者:菩提达摩《谶 其十九》
蒙头著领待老君。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三》
树影蒙茏鄣叠岫,波深汹涌落悬潭。初唐·作者:李旦《石淙》
逍遥自在蒙庄子,汉主徒言河上公。唐·作者:赵彦昭《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共道进贤蒙上赏,看君几岁作台郎。盛唐·作者:李颀《寄綦毋三》
男耕女织蒙惠化,麦熟雉鸣长秋稼。盛唐·作者: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䌽云荡漾不可见,绿萝蒙茸鸟绵蛮。唐·作者:王翰《赋得明星玉女坛送廉察尉华阴》
阙丘二个南河东,丘下一狼光蒙茸。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一 南方七宿》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盛唐·作者:高适《营州歌》
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盛唐·作者:李白《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盛唐·作者:李白《走笔赠独孤驸马》
忽蒙汉诏还冠冕,始觉殷王解网罗。盛唐·作者:王维《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简新除使君等诸公》
蒙笼荆棘一鸟吟,屡唱提壶沽酒吃。唐·作者:崔国辅《对酒吟》
敷演智度发禅蒙,梁陈旧德皆仰崇。唐·作者:颜真卿《天台智者大师画赞》
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唐·作者:杜甫《诸将五首 其一》
爱日恩光蒙借贷,清霜杀气得忧虞。唐·作者: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唐·作者:杜甫《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誇身强。唐·作者:杜甫《洗兵马》
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唐·作者:杜甫《石笋行》
东海象归披右服,二处蒙恩总不轻。南梁·作者:菩提达摩《谶 其十九》
蒙头著领待老君。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三》
树影蒙茏鄣叠岫,波深汹涌落悬潭。初唐·作者:李旦《石淙》
逍遥自在蒙庄子,汉主徒言河上公。唐·作者:赵彦昭《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共道进贤蒙上赏,看君几岁作台郎。盛唐·作者:李颀《寄綦毋三》
男耕女织蒙惠化,麦熟雉鸣长秋稼。盛唐·作者: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䌽云荡漾不可见,绿萝蒙茸鸟绵蛮。唐·作者:王翰《赋得明星玉女坛送廉察尉华阴》
阙丘二个南河东,丘下一狼光蒙茸。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一 南方七宿》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盛唐·作者:高适《营州歌》
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盛唐·作者:李白《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盛唐·作者:李白《走笔赠独孤驸马》
忽蒙汉诏还冠冕,始觉殷王解网罗。盛唐·作者:王维《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简新除使君等诸公》
蒙笼荆棘一鸟吟,屡唱提壶沽酒吃。唐·作者:崔国辅《对酒吟》
敷演智度发禅蒙,梁陈旧德皆仰崇。唐·作者:颜真卿《天台智者大师画赞》
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唐·作者:杜甫《诸将五首 其一》
爱日恩光蒙借贷,清霜杀气得忧虞。唐·作者: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唐·作者:杜甫《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誇身强。唐·作者:杜甫《洗兵马》
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唐·作者:杜甫《石笋行》
蒙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蒙】【申集上】【艸字部】 蒙;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048第15【唐韻】莫紅切【集韻】謨蓬切, 音濛。【爾雅·釋草】蒙,王女也。【註】女蘿別名。 又【詩傳】唐蒙,菜名。 又大蒙,藥名。【管子·地員篇】羣藥安生,小辛大蒙。 又【易疏】蒙者,微昧闇弱之名。【書·洪範傳】蒙,隂闇也。 又【左傳·昭元年】又使圍蒙其先君。【註】欺也。 又【左傳·昭十三年】晉人執季孫意如,以幕蒙之。【註】裹也。 又【前漢·宣帝紀】雖有患禍,猶蒙死而存之。【註】冒也。 又【書·伊訓】具訓于蒙士。【疏】謂蒙稚, 小之稱。 又【詩·秦風】蒙伐有苑。【傳】蒙,討羽也。【箋】畫雜羽之文于伐。 又縣名。【史記·老莊列傳】莊子者,蒙人也。【註】地理志,蒙縣屬梁國。 又山名。【書·禹貢】蒙羽其藝。【疏】蒙山在泰山蒙隂縣西南。【又】蔡蒙旅平。【註】蒙山在蜀郡靑衣縣。 又水名。【楚辭·天問】出自湯谷,次于蒙汜。【註】暮入西極蒙水之涯也。 又門名。【左傳·襄二十七年】宋公及諸侯之大夫盟于蒙門之外。【註】宋城門。 又姓。【風俗通】東蒙主以蒙山爲氏,秦有將軍蒙驁。 又【韻會】母總切,音懵。【柳宗元文】鴟夷蒙鴻。【註】二字俱上聲。 又【韻補】叶莫江切,音尨。《詩》狐裘蒙茸。徐邈讀爲厖。【陳琳·大荒賦】帝告我以至順兮,重訊我以童蒙。義混合于宣尼兮,理齊歸于文王。 又莫鳳切,音孟。與雺同。《漢書》引《易》傳:有蛻蒙霿,上下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