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削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9
  • 拼音:xiāo
  • 繁体:
  • 笔画:9
  • 部首:

削字寓意

【削】 xiāo 用刀切去或割去:皮。发(f )。刮足适履(把脚去一块来适应小鞋,喻迁就或勉强凑合)。 减少,删除:剔。职。损。 像刀过似的,一般形容陡峭或消瘦:壁。立(陡峭壁立)。瘦。 古代用来书写的刀:刀。 xuē 义同(一),用于一些复合词:除。减。弱。剥

削字解释

【削】[①][xiāo][xuē][《廣韻》息約切,入藥,心。](1)一种有柄而微弯的两刃小刀,汉代多用以刮简牍上的文字。(2)指简札。(3)指奏章。(4)删除。指删改文字。(5)用刀斜切。(6)除;减。(7)侵;剥。(8)分,割裂。(9)弱。(10)剃;刮。(11)犹苛刻。参见“刑”。(12)形容陡峭如经刀一般。(13)形容消瘦。(14)谓裁剪缝纫。(15)谓弥缝阙失。[②][xiāo][《集韻》思邀切,平宵,心。]见“2然”。[③][qiào][《集韻》仙妙切,去笑,心。]鞘。刀剑的套。[④][qiào][《集韻》七肖切,去笑,清。]见“4格”。[⑤][shào][《集韻》所教切,去效,生。]距王畿三百里以内的大夫采地和公邑。

削字诗词来源

【削】削为扇翣成器美,托御君王供时有。东汉·作者:班固《竹扇赋》
床席生尘明镜垢。纤腰瘦削发蓬乱。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八》
打?铜像削取金。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三》
洞口仙岩类削成,泉香石冷昼含清。初唐·作者:崔融《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水边重阁含飞动,云里孤峰类削成。初唐·作者:宗楚客《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洪河之南曰秦镇,发地削成五千仞。唐·作者:王翰《赋得明星玉女坛送廉察尉华阴》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盛唐·作者:李白《登庐山五老峰》
澶漫山东一百州,削成如桉抱青丘。唐·作者: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 其八》
头上锐耳批秋竹,脚下高蹄削寒玉。唐·作者:杜甫《李鄠县丈人胡马行》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盛唐·作者:崔颢《行经华阴》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唐·作者:皎然《山居示灵澈上人》
上元官吏务剥削,江淮之人皆白著。唐·作者:高亭《讥元载诗》
不见领徒过绛帐,唯闻与婢削丹书。中唐·作者:李端《问张山人疾》
春来削发芙蓉寺,蝉鬓临风堕绿云。中唐·作者:杨巨源《观妓人入道二首 其二》
孤峰削迭一尺云,虎乾熊跪势皆遍。唐·作者:庄南杰《寄郑碏迭石砚歌》
纤纤软玉削春葱,长在香罗翠袖中。唐·作者:赵鸾鸾《纤指》
外如削成中缺裂,阳气发生阴气结。中唐·作者:窦庠《金山行》
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十步平如削。中唐·作者: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貂裘代马绕东岳,峄阳孤桐削为角。中唐·作者:刘禹锡《平齐行二首 其一》
擎天石柱胜刀削,四壁溜纹成孔雀。中唐·作者:刘禹锡《龙门祷雨歌》

削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削】【子集下】【刀字部】 削; 康熙笔画:9; 页码:页140第05【唐韻】【正韻】息約切【集韻】思約切, 相入聲。【說文】鞞也。从刀,肖聲。一曰析也。【徐曰】今人音笑。刀之匣也。又【玉篇】刻治也。【增韻】刮削也。【詩·大雅】削屢馮馮。【註】牆成而削治重復也。又小侵也。【書·君 】無倚法以削。又弱也。【孟子】魯之削也滋甚。又奪除也。【禮·王制】君削以地。又器名。【周禮·冬官考工記】築氏爲削,長尺博寸,合六而成規。【註】今之書刀。【疏】古者未有紙筆,則以削刻字。至漢雖有紙筆,仍有書刀,是古之遺法也。又【集韻】仙妙切【正韻】蘇弔切, 音笑。刀室也。【前漢·貨殖傳】質氏以酒削而鼎食。【註】師古曰:削謂刀劒室也。人有刀劒室,惡者爲酒濯,令更新也。【集韻】本作韒,或作鞘 。又【集韻】【韻會】【正韻】 所敎切,音稍。【周禮·天官】家削之賦。【註】二百里家削。【疏】家削之賦者,謂二百里之內地名削,其中有大夫采地,謂之家,故名家削。【集韻】本作 ,通作稍。又【集韻】七削切,音峭。削格,所以施羅綱也。又叶息七切,音悉。【蘇軾·榧子詩】 爲君倚几,滑淨不容削。物微興不淺,此贈毋輕擲。

与削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削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