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贲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bēn
  • 繁体:
  • 笔画:9
  • 部首:

贲字寓意

【贲】 (賁) bì 文饰,装饰得很好:临(贵宾盛装来临)。

贲字解释

【贲】[①][bì][《廣韻》彼義切,去寘,幫。]“1”的繁体字。(1)文饰;装饰。(2)华美光彩貌。(3)《易》六十四卦之一。离下艮上。(4)通“斑”。色杂斑驳貌。[②][fén][《廣韻》符分切,平文,奉。]“2”的繁体字。(1)大。参见“賁2庸”、“賁2鼓”。(2)三足龟。参见“賁2”。(3)通“墳”。典籍;简策。(4)通“獖”。参见“賁2彘”。[③][bēn][《廣韻》博昆切,平魂,幫。]“3”的繁体字。(1)通“奔”。奔走。(2)引申为勇。参见“賁3士”。(3)通“奔”。星之一种,参见“賁3星”。(4)横隔膜。[④][fèn][《集韻》父吻切,上吻,奉。]“4”的繁体字。(1)通“憤”。怒气。(2)通“墳2”。隆起。[⑤][lù][《集韻》力竹切,入屋,來。]“5”的繁体字。见“賁5渾”。[⑥][pān][《集韻》孚袁切,平元,敷。]“6”的繁体字。见“賁6禺”。[⑦][féi][《廣韻》符非切,平微,奉。][《廣韻》博昆切,平魂,幫。][《廣韻》彼義切,去寘,幫。]“7”的繁体字。姓。[⑧][fèn][《集韻》方問切,去問,非。]“奔3”的被通假字。“8”的繁体字。(1)通“僨”。覆败。参见“賁8軍”。(2)通“奮”。振起。参见“賁8信”。(3)通“奮”。发抒;显露。

贲字诗词来源

【贲】郎将虎贲居左右,常陈郎位居其后。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太微宫》
皇甫补官古贲浑,时当玄冬泽乾源。中唐·作者: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看封谏草归鸾掖,尚贲衡门待鹤书。唐·作者:李商隐《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
知有英儒伯始孙,聚书讲学贲丘园。唐末宋初·作者:梁周翰《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乌合师徒空百万,虎贲精锐只三千。北宋·作者:王禹偁《仲咸见予一百六十韵赋诗相赠因以四韵答之》
碧岫层层列杳冥,涟漪环绕贲寒青。北宋·作者:释重显《寄员外黄君》
多感朝英寄诗什,永留风雅贲丘园。宋初·作者:柳直《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一乘追锋看赐对,虎贲千戟照琼宫。北宋·作者:胡宿《送张从事》
坦然制作侔日星,焕有文章贲天地。北宋·作者:胡宿《谢御书飞白扇子歌》
欲识圣恩优异处,密章重叠贲佳城。北宋·作者:文彦博《王太师挽词 其一》
人逢扪虱惊旁若,众望乘驹咏贲然。北宋·作者:祖无择《留题泰山孙复先生新居》
褒诏未登新学士,恤章俄贲旧宫臣。北宋·作者:韩维《孙曼叔挽词三首 其一》
名卿犹此滞閒曹,贲育何须举一毫。北宋·作者:陈襄《次韵和程少卿省宿寄齐熙业少卿》
自笑不如虎贲士,翻令捉臂笑儒冠。北宋·作者:王圭《杏坛坊》
雕章华藻蒙褒贲,知我从今不患稀。北宋·作者:苏颂《某忝被给札之召伏蒙景纯学士文丈宠示嘉篇且述早岁先人试职之日尝亦相遇于政府感怆不已辄次高韵》
敢诧丘园蒙贲饰,深惭缰锁滥名声。北宋·作者:苏颂《太平守梅学士隔阔累年会遇京口喜道旧故特枉篇章勉次来韵二首 其一》
清规素履知无晦,金刻雄文贲九原。北宋·作者:苏颂《赠太师中书令王公挽辞二首 其二》
养生之主悟文惠,治气其勇过孟贲。北宋·作者:苏颂《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无侍卫前无香火对之歆然起怀古之思因抒长句一千四百字题于台上》
西归定有诗千首,想肯重来贲一丘。北宋·作者:王安石《次韵送程给事知越州》
尚有光华贲岑寂,箧中佳句得长留。北宋·作者:王安石《次韵奉酬觉之》

贲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贲】【酉集中】【貝字部】 賁;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1213第21【唐韻】【集韻】【韻會】彼義切【正韻】必轡切, 音臂。【說文】飾也。【易·賁卦】山下有火,賁。【釋文】鄭云:變也。文飾之貌。王肅云:有文飾,黃白色。又【序卦】賁,飾也。又【雜卦傳】賁,無色也。【書·湯誥】賁若草木。【註】賁,飾也。【詩·小雅】賁然來思。 又【集韻】逋還切,音班。【易·賁卦·釋文】傅氏云:賁,古班字。文章貌。 又【集韻】符分切,音焚。【書·盤庚】用宏兹賁。【傳】宏、賁,皆大也。【詩·大雅】賁鼓維鏞。【傳】賁,大鼓也。 又【爾雅·釋魚】龜三足,賁。【疏】龜之三足者名賁。 又【廣韻】博昆切【集韻】【韻會】【正韻】逋昆切, 音奔。【書·立政】綴衣虎賁。【傳】虎賁以勇力事王。【周禮·夏官·虎賁氏】掌先後王,而趨以卒伍。又【旅賁氏】掌執戈盾,夾王車而趨。【孟子】若是,則夫子過孟賁遠矣。【趙註】賁,勇士也。 又【集韻】父吻切。與憤同。【禮·樂記】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註】賁,讀爲憤。憤,怒氣充實也。 又沸也。【穀梁傳·僖十年】覆酒於地而地賁。【註】賁,沸起也。【釋文】與瀵同。 又地名。【穀梁傳·昭五年】叔弓帥師,敗莒師于賁泉。【註】賁泉,魯地。扶粉反。 又【集韻】方問切,音糞。【禮·射義】賁軍之將。【註】賁讀爲僨,猶覆敗也。 又【集韻】力竹切,音六。賁渾,地名。【公羊傳·宣三年】楚子伐賁渾之戎。【釋文】賁,舊音六。【左傳】【穀梁傳】作陸。 又【廣韻】【集韻】【韻會】 符非切,音肥。姓也。【前漢·英布傳】中大夫賁赫。【後漢·光武紀】董憲將賁休。【註】前書賁赫,音肥,今姓音奔。 又【集韻】孚袁切,音翻。番禺。【山海經】作賁禺。

与贲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贲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