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鈐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qián
  • 繁体:
  • 笔画:12
  • 部首:

鈐字寓意

【鈐】 qián 见“钤”。

鈐字解释

【鈐】[①][qián][《廣韻》巨淹切,平鹽,羣。]“钤1”的繁体字。亦作“2”。(1)锁。引申为关键、要领。(2)兵法。参见“決”。(3)祭器名。《山海经·西山经》:“其十輩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雞,而不糈。”郭璞注:“,所用祭器名,所未詳也。或作思訓祈不糈,祠不以米。”一说为祈祷之意。郝懿行疏:“疑祈之聲轉耳,經文祈而不糈,即祠不以米之義;思訓未詳。”(4)用以焙制茶叶的器具。(5)星名。即鉤钤。(6)官印。(7)盖章;盖印。(8)钳持;缄禁。(9)威慑管束。(10)钳刀。《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五年》:“詔盡出御府衣服珍寶、太官雜器、太僕乘具、内庫弓矢刀十分之八。”胡三省注:“,與鉗同,其廉翻,刃也。”亦用为持刀。

鈐字诗词来源

【鈐】韬钤岂足为经济,岩壑何尝是隐沦。唐·作者:温庭筠《山中与诸道友夜坐闻边防不宁因示同志》
昆河已在兵钤内,棠树空留鹤岭前。唐·作者:陈陶《送江西周尚书赴滑台》
偏憎杨柳难钤辖,又惹东风意绪来。唐·作者:来鹏《早春》
不为已为儒弟子,好依门下学韬钤。唐末至五代·作者:殷文圭《赠战将》
裴度韬钤无失律,武侯节制是神兵。北宋·作者:石介《安道再登制科》
诗工镵刻露天骨,将论纵横轻玉钤。北宋·作者:欧阳修《圣俞会饮》
愧乏韬钤当重寄,儒林初是学书诗。北宋·作者:赵抃《武林阅兵》
蛮獠望风安畛域,城闉兴筑赖韬钤。北宋·作者:赵抃《次韵前人见赠》
八法能工世罕精,帅钤多暇录遗经。北宋·作者:苏颂《府尹欧阳公以临书智信篇为贶谨以长句酬谢》
感君壮志正凌厉,术业沈究钤与韬。北宋·作者:苏颂《送王秀才出京》
孰居鼎鼐调梅盐,孰任阃闑怀韬钤。北宋·作者:苏颂《首夏即事与丘与权同韵作》
左钤休屠批谷蠡,直出龙沙五千里。北宋·作者:郑獬《和仲巽荆州大雪》
东国名高独此岩,群峰环抱自韬钤。北宋·作者:韦骧《游齐州灵岩四首 其二》
二王威神世所传,钤摄鬼怪宾灵仙。北宋·作者:孔武仲《祠二庙之明日未得顺风呈同行》
左手钤前右摘尾,落纸叶叶如翻涛。北宋·作者:刘摰《虞城早起道中寄公秉幕府诸友》
玉钤金印临参井,控蜀通秦四十州。北宋·作者:黄庭坚《送高士敦赴成都钤辖二首 其一》
作为文章世不用,似对妇女论钤韬。北宋·作者:吕南公《道先贤良寄示长篇辄此酬和略希一笑》
黔头豹裈健肘髀,剖拆囊袋椎钤键。北宋·作者:刘弇《元丰辛酉七月九夜大风四十韵》
我有玉钤今震叠,尔看瑶璧莫呼号。宋·作者:晁说之《问雪》
簿书觑著钤斋静,棋局拈来蜡炬红。宋·作者:许景衡《寄张敏叔》

鈐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鈐】【戌集上】【金字部】 鈐;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1298第17〔古文〕 【唐韻】巨淹切【集韻】【韻會】其淹切, 音箝。【說文】鈐 ,大犂也。一曰類耜。 又【玉篇】車轄也。 又【廣韻】兵鈐以閉房,神府以備非常。 又【廣韻】鉤鈐,星名。【前漢·天文志】熒惑守房之鉤鈐。鉤鈐,天子之御也。【註】房爲天駟,其隂右驂旁有二星,曰鉤鈐,故曰天子御也。【石氏星經】二星主法,明則羣臣奉職,天下道洽。【孝經·內事】昆弟親睦,則鉤鈐不離房。【晉書·天文志】鉤鈐主關籥,王者孝,則鉤鈐明。 又山名。【山海經】西次二經之首曰鈐山。 又鏁也。【爾雅序】六藝之鈐鍵。【疏】鈐,鏁也。 又【揚子·方言】矛,其柄謂之鈐。【註】巨巾反。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釱也。 又千尋切,音侵。義同。

与鈐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鈐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