縴字的含义
縴字的解释
縴
- 五行:
- 康熙笔画:17
- 拼音:qiàn
- 繁体:縴
- 笔画:17
- 部首:糹
縴字寓意
【縴】縴 qiàn 见“纤2”。
縴字解释
【縴】[①][qiàn]亦作“撁2”。亦作“牽2”。“纤3”的繁体字。牵牲口、挽车船用的绳索。
縴字诗词来源
【縴】挥纤手兮折芰荷。西汉·作者:刘弗陵《淋池歌》
茅田一顷中有井。四方纤纤不可整。汉·作者:无名氏《桓帝末京都童谣》
纤罗雾縠垂羽衣。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其一》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蕴芳藿。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三》
床席生尘明镜垢。纤腰瘦削发蓬乱。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八》
纤腰袅袅不任衣。娇怨独立特为谁。南梁·作者:萧衍《白纻辞二首 其二》
两头纤纤绮上纹。半白半黑鹪翔群。南齐·作者:王融《奉和纤纤诗》
新妆入机映春牖,弄杼鸣梭挑纤手。南北朝·作者:萧诠《赋得婀娜当轩织诗》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八》
本持纤腰惑楚宫,暂回舞袖惊吴市。陈朝·作者:江总《新入姬人应令诗》
团扇箧中言不分,纤腰掌上讵胜愁。陈朝·作者:江总《怨诗二首 其二》
长袖翩翩若鸿惊。纤腰袅袅会人情。隋·作者:无名氏《共戏乐 其三》
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红纤十指疑酥腻,青莲两目秋波细。初唐·作者:王勃《观音大士神歌赞》
可怜濯濯春杨柳,攀折将来就纤手。初唐·作者:乔知之《折杨柳》
西北风来吹细腰,东南月上浮纤手。初唐·作者:刘希夷《捣衣篇》
茅田一顷中有井。四方纤纤不可整。汉·作者:无名氏《桓帝末京都童谣》
纤罗雾縠垂羽衣。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其一》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蕴芳藿。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三》
床席生尘明镜垢。纤腰瘦削发蓬乱。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八》
纤腰袅袅不任衣。娇怨独立特为谁。南梁·作者:萧衍《白纻辞二首 其二》
两头纤纤绮上纹。半白半黑鹪翔群。南齐·作者:王融《奉和纤纤诗》
新妆入机映春牖,弄杼鸣梭挑纤手。南北朝·作者:萧诠《赋得婀娜当轩织诗》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八》
本持纤腰惑楚宫,暂回舞袖惊吴市。陈朝·作者:江总《新入姬人应令诗》
团扇箧中言不分,纤腰掌上讵胜愁。陈朝·作者:江总《怨诗二首 其二》
长袖翩翩若鸿惊。纤腰袅袅会人情。隋·作者:无名氏《共戏乐 其三》
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红纤十指疑酥腻,青莲两目秋波细。初唐·作者:王勃《观音大士神歌赞》
可怜濯濯春杨柳,攀折将来就纤手。初唐·作者:乔知之《折杨柳》
西北风来吹细腰,东南月上浮纤手。初唐·作者:刘希夷《捣衣篇》
縴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縴】【未集中】【糸字部】 縴;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936第05【廣韻】苦堅切【集韻】輕煙切, 音牽。縴 ,惡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