螫字的含义
螫字的解释
螫
- 五行:
- 康熙笔画:17
- 拼音:shì
- 繁体:螫
- 笔画:17
- 部首:虫
螫字寓意
【螫】螫 shì 有毒腺的虫子刺人或动物。 螫 zhē 义同(一),用于口语。
螫字解释
【螫】[①][shì][《廣韻》施隻切,入昔,書。](1)毒虫或蛇咬刺。(2)引申为如同毒虫的咬刺;刺激。(3)毒害。(4)引申为危害。(5)恼怒。(6)蝎的前螯。
螫字诗词来源
【螫】雄虺毒螫堕股肱,食中置药肝心崩。中唐·作者:韩愈《永贞行》
霸图缭戾金龙螫,坤道扶摇紫气生。唐·作者:陈陶《剑池》
法官毒螫草自摇,丞相霜威人避走。北宋·作者:黄庭坚《还家呈伯氏》
如负如空天风愁,似食不食自毒螫。宋·作者:晁说之《正月六日七日书所见》
悬窠毒螫非尔匹,百卉芳华登股膝。宋·作者:刘跂《作蜂室》
夷人之性类蛇豕,频肆毒螫为疮痍。北宋·作者:唐庚《云南老人行》
初犹忍恋纵追螫,俄困薰灼难力拒。宋·作者:王洋《邻僧以木龛养蜂一日坠地僧见蜜积燎烟薰蜂蜂大骇散因割取几尽适睹此事感而有作》
山头老汉遭一螫,至今负痛声如雷。南宋·作者:释慧空《送广州达珠二化士 其三》
坐令屈律裹头人,横暴九州狂螫噬。宋·作者:范浚《读王建射虎行》
坐禅入定了十劫,睡蛇有口难螫伤。南宋·作者:张扩《次韵大年当暑午枕》
个中有味要君参,螫吻舂喉久不甘。南宋·作者:朱熹《次秀野杂诗韵 其四 又五绝卒章戏简及之主簿》
安得人仁公且刚,一扫虿螫完民疮。南宋·作者:徐侨《樵夫行》
腹饱飞虫肥似瓠,喙工毒螫利于锥。南宋·作者:洪咨夔《蜘蛛》
痛惩毒螫要持平,不察渊鱼未害明。南宋·作者:刘克庄《次漕庾两使者绝句韵六首 其二》
世味醲鲜多螫毒,无味之中要精哜。宋末元初·作者:王柏《和遁泽武夷石乳吟》
碧丝高压涎滑莼,脆响平欺辛螫蔊。南宋·作者:方岳《豆苗》
艳浮凡俗花卉绝,毒螫狞恶虫豸藏。宋末元初·作者:方回《灵隐寺行呈伏虎岩》
重防覆卫自严密,虽有毒螫何由加。宋末元初·作者:戴表元《义蜂行》
马牛风自不相谋,异体安知蝮螫头。宋末元初·作者:陈普《咏史 祖逖》
益气补脾何更问,有遭蜂螫借渠平。金·作者:李奎报《次韵李侍郎见和五首。予以七首答之 其五》
霸图缭戾金龙螫,坤道扶摇紫气生。唐·作者:陈陶《剑池》
法官毒螫草自摇,丞相霜威人避走。北宋·作者:黄庭坚《还家呈伯氏》
如负如空天风愁,似食不食自毒螫。宋·作者:晁说之《正月六日七日书所见》
悬窠毒螫非尔匹,百卉芳华登股膝。宋·作者:刘跂《作蜂室》
夷人之性类蛇豕,频肆毒螫为疮痍。北宋·作者:唐庚《云南老人行》
初犹忍恋纵追螫,俄困薰灼难力拒。宋·作者:王洋《邻僧以木龛养蜂一日坠地僧见蜜积燎烟薰蜂蜂大骇散因割取几尽适睹此事感而有作》
山头老汉遭一螫,至今负痛声如雷。南宋·作者:释慧空《送广州达珠二化士 其三》
坐令屈律裹头人,横暴九州狂螫噬。宋·作者:范浚《读王建射虎行》
坐禅入定了十劫,睡蛇有口难螫伤。南宋·作者:张扩《次韵大年当暑午枕》
个中有味要君参,螫吻舂喉久不甘。南宋·作者:朱熹《次秀野杂诗韵 其四 又五绝卒章戏简及之主簿》
安得人仁公且刚,一扫虿螫完民疮。南宋·作者:徐侨《樵夫行》
腹饱飞虫肥似瓠,喙工毒螫利于锥。南宋·作者:洪咨夔《蜘蛛》
痛惩毒螫要持平,不察渊鱼未害明。南宋·作者:刘克庄《次漕庾两使者绝句韵六首 其二》
世味醲鲜多螫毒,无味之中要精哜。宋末元初·作者:王柏《和遁泽武夷石乳吟》
碧丝高压涎滑莼,脆响平欺辛螫蔊。南宋·作者:方岳《豆苗》
艳浮凡俗花卉绝,毒螫狞恶虫豸藏。宋末元初·作者:方回《灵隐寺行呈伏虎岩》
重防覆卫自严密,虽有毒螫何由加。宋末元初·作者:戴表元《义蜂行》
马牛风自不相谋,异体安知蝮螫头。宋末元初·作者:陈普《咏史 祖逖》
益气补脾何更问,有遭蜂螫借渠平。金·作者:李奎报《次韵李侍郎见和五首。予以七首答之 其五》
螫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螫】【申集中】【虫字部】 螫;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094第48【唐韻】【韻會】【正韻】 施隻切,音釋。【說文】蟲行毒也。【詩·周頌】莫予荓蜂,自求辛螫。【史記·淮隂侯傳】猛虎之猶豫,不如蜂蠆之致螫。【班固·西都賦】盪亡秦之毒螫。 又【周禮·山師註】螫噬之蟲獸。劉音呼落切。【史記·田儋傳】蝮螫手則斬手。【索隱註】螫,音臛。 又【史記·魏其傳】有如兩宮螫將軍。張晏讀郝,火各切。 又【集韻】式夜切【唐韻古音】音赦。《韓詩》自求辛螫,作赦。 【廣韻】亦作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