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字的含义
舉字的解释
舉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
- 拼音:jǔ
- 繁体:舉
- 笔画:16
- 部首:臼
舉字寓意
【舉】舉 jǔ 见“举”。
舉字解释
【舉】[①][jǔ][《廣韻》居許切,上語,見。]亦作“擧1”。“居4”的被通假字。“举1”的繁体字。(1)双手托物使之向上。(2)指扛,抬。(3)拿起;提起。(4)飞;飞起。(5)飘动。(6)升起;耸起。(7)仰起;抬起。(8)张开。(9)称,言说。(10)发问;动问。(11)言行;举动。(12)兴办;办理。(13)兴起;发动。(14)指兴兵。(15)成就,成功。(16)点燃。(17)取;拾取。(18)攻克;占领。(19)记录;登记。(20)提出;列举。(21)谋画。(22)纠正。(23)指摘;检举。(24)抚养;生育。(25)复兴;振兴。(26)立,奉立。(27)推荐;选用。(28)没收。(29)放;发。(30)在物价低时收买货物。(31)借贷。(32)演奏。(33)祭祀。(34)古谓杀牲盛馔。(35)指饮食。(36)指科举考试。(37)指参加科考。(38)指科考中选。(39)明清乡试中选者为“举人”,因亦为“举人”的简称。(40)穷尽。(41)总括;总计。(42)方言。妓女。(43)树木名。(44)古代重量单位名。(45)皆;全。(46)通“與1”。结交,结盟。(47)通“與1”。赞许;表彰。(48)通“與1”。和;及。(49)通“與”。参与,参加。
舉字诗词来源
【舉】垂涕举兵将西伐。伍胥白喜孙武决。先秦·作者:无名氏《穷劫曲》
渡河梁兮渡河梁。举兵所伐攻秦王。先秦·作者:无名氏《河梁歌》
天下义府陈仲举。汉·作者:无名氏《太学中谣五首 其一 三君》
吕傅举兮殷周兴,忌嚭专兮郢吴虚。东汉·作者:王逸《九思 其一 逢尤》
高举六翮凤凰鸣。魏晋·作者:无名氏《姑臧谣》
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两手白鹄翔。魏晋·作者: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一》
双袂齐举鸾凤翔,罗裙飘遥昭仪光。魏晋·作者: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二》
云出而两渐欲举。东晋·作者:郭文《金雌诗》
朱唇动。素腕举。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曲二首 其一》
佳人举袖辉青蛾,掺掺擢手映鲜罗。南朝宋·作者:刘铄《白纻曲》
皇举斯乐同山河。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
侑食斯举扬盛则。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三》
白云飞兮江上阻,北流分兮山风举。南梁·作者:萧统《示云麾弟》
既兴周室之三圣,乃举唐朝之八才。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八》
一举千里未能归,惟有田饶解深意。陈朝·作者:阮卓《赋得黄鹄一远别诗》
谁能巧笑特窥井,乍取新声学绕梁。陈朝·作者:江总《宛转歌》
胡人不识举邪神。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三》
何曾举意西邻玉,未肯留情南陌金。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唐初·作者:李峤《汾阴行》
赐金分帛奉恩辉,风举云摇入紫微。初唐·作者: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
渡河梁兮渡河梁。举兵所伐攻秦王。先秦·作者:无名氏《河梁歌》
天下义府陈仲举。汉·作者:无名氏《太学中谣五首 其一 三君》
吕傅举兮殷周兴,忌嚭专兮郢吴虚。东汉·作者:王逸《九思 其一 逢尤》
高举六翮凤凰鸣。魏晋·作者:无名氏《姑臧谣》
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两手白鹄翔。魏晋·作者: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一》
双袂齐举鸾凤翔,罗裙飘遥昭仪光。魏晋·作者: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二》
云出而两渐欲举。东晋·作者:郭文《金雌诗》
朱唇动。素腕举。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曲二首 其一》
佳人举袖辉青蛾,掺掺擢手映鲜罗。南朝宋·作者:刘铄《白纻曲》
皇举斯乐同山河。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
侑食斯举扬盛则。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三》
白云飞兮江上阻,北流分兮山风举。南梁·作者:萧统《示云麾弟》
既兴周室之三圣,乃举唐朝之八才。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八》
一举千里未能归,惟有田饶解深意。陈朝·作者:阮卓《赋得黄鹄一远别诗》
谁能巧笑特窥井,乍取新声学绕梁。陈朝·作者:江总《宛转歌》
胡人不识举邪神。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三》
何曾举意西邻玉,未肯留情南陌金。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唐初·作者:李峤《汾阴行》
赐金分帛奉恩辉,风举云摇入紫微。初唐·作者: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
舉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舉】【康熙字典】中没有查到汉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