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字的含义
蛾字的解释
蛾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13
- 拼音:é
- 繁体:蛾
- 笔画:13
- 部首:虫
蛾字寓意
【蛾】蛾 é 昆虫,与蝴蝶相似,体肥大,触角细长如丝,翅面灰白,静止时,翅左右平放,常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蛾子。蛾眉。蛾扬(眉扬,形容美人笑貌)。蛾绿。飞蛾扑火。 蛾 yǐ 古同“蚁”。
蛾字解释
【蛾】[①][é][《廣韻》五何切,平歌,疑。]亦作“1”。(1)蛾子。(2)蛾眉的省称。(3)一种高等菌类植物。(4)通“俄”。参见“蛾而”。[②][yǐ][《廣韻》魚倚切,上紙,疑。](1)“蟻”的古字。蚂蚁。(2)(又读é)姓。春秋晋有蛾析。
蛾字诗词来源
【蛾】佳人举袖辉青蛾,掺掺擢手映鲜罗。南朝宋·作者:刘铄《白纻曲》
扬蛾为态谁目成。南梁·作者:张率《白纻歌九首 其一》
凤靥蛾眉妆玉面,朱帘绣户映新妆。南梁·作者:刘遵《四时行生回诗》
谁家妖冶折花枝,蛾眉?睇使情移。南梁·作者:刘孝威《拟古应教》
黄龙戍北花如锦,玄菟城前月似蛾。南梁·作者:萧绎《燕歌行》
飞蛾屡绕帷前烛,衰草还侵阶上玉。陈朝·作者:张正见《赋得佳期竟不归诗》
燕赵蛾眉旧倾国,楚宫腰细本传名。初唐·作者:杨师道《阙题》
蛾眉曼脸倾城国,鸣环动佩新相识。唐初·作者:刘方平《相和歌辞 其一 栖乌曲二首》
佳人二八盛舞歌,羞将百万呈双蛾。唐初·作者:李峤《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白发乱如丝。初唐·作者:刘希夷《相和歌辞 白头吟》
游鼙倏掩寂无晤,蛾眉何事须相妒。初唐·作者:宋之问《北邙古墓》
洛阳闺阁夜何央,蛾眉婵娟断人肠。唐·作者:王适《江上有怀》
昭君失宠辞上宫,蛾眉婵娟卧毡穹。唐·作者:李如璧《明月》
二八蛾眉梳堕马,美酒清歌曲房下。盛唐·作者:李颀《杂曲歌辞 缓歌行》
长裙锦带还留客,广额青蛾亦效嚬。唐·作者:王翰《观蛮童为伎之作》
三十六梯入河汉,樵人往往见蛾眉。唐·作者:王翰《赋得明星玉女坛送廉察尉华阴》
蛾眉婵娟又宜笑,一见樵人下灵庙。唐·作者:王翰《赋得明星玉女坛送廉察尉华阴》
忽闻天子忆蛾眉,宝凤衔花揲两螭。唐·作者:王翰《古娥眉怨》
一朝埋没茂陵田,贱妾蛾眉不重顾。唐·作者:王翰《古娥眉怨》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唐·作者:缪氏子《赋新月》
扬蛾为态谁目成。南梁·作者:张率《白纻歌九首 其一》
凤靥蛾眉妆玉面,朱帘绣户映新妆。南梁·作者:刘遵《四时行生回诗》
谁家妖冶折花枝,蛾眉?睇使情移。南梁·作者:刘孝威《拟古应教》
黄龙戍北花如锦,玄菟城前月似蛾。南梁·作者:萧绎《燕歌行》
飞蛾屡绕帷前烛,衰草还侵阶上玉。陈朝·作者:张正见《赋得佳期竟不归诗》
燕赵蛾眉旧倾国,楚宫腰细本传名。初唐·作者:杨师道《阙题》
蛾眉曼脸倾城国,鸣环动佩新相识。唐初·作者:刘方平《相和歌辞 其一 栖乌曲二首》
佳人二八盛舞歌,羞将百万呈双蛾。唐初·作者:李峤《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白发乱如丝。初唐·作者:刘希夷《相和歌辞 白头吟》
游鼙倏掩寂无晤,蛾眉何事须相妒。初唐·作者:宋之问《北邙古墓》
洛阳闺阁夜何央,蛾眉婵娟断人肠。唐·作者:王适《江上有怀》
昭君失宠辞上宫,蛾眉婵娟卧毡穹。唐·作者:李如璧《明月》
二八蛾眉梳堕马,美酒清歌曲房下。盛唐·作者:李颀《杂曲歌辞 缓歌行》
长裙锦带还留客,广额青蛾亦效嚬。唐·作者:王翰《观蛮童为伎之作》
三十六梯入河汉,樵人往往见蛾眉。唐·作者:王翰《赋得明星玉女坛送廉察尉华阴》
蛾眉婵娟又宜笑,一见樵人下灵庙。唐·作者:王翰《赋得明星玉女坛送廉察尉华阴》
忽闻天子忆蛾眉,宝凤衔花揲两螭。唐·作者:王翰《古娥眉怨》
一朝埋没茂陵田,贱妾蛾眉不重顾。唐·作者:王翰《古娥眉怨》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唐·作者:缪氏子《赋新月》
蛾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蛾】【申集中】【虫字部】 蛾;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1083第31【唐韻】五何切【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 音莪。【玉篇】蠶蛾也。【韻會】蛾似黃蝶而小,其眉句曲如畫。【爾雅·釋蟲】蛾羅。【疏】此卽蠶蛹所變者也。【埤雅】繭生蛾,蛾生卵。【大戴禮】食桑者有絲而蛾。【前漢·文帝紀】建昭元年秋八月,有白蛾羣飛蔽日。【師古註】蛾若今之蠶蛾類也。 又飛蛾。【古今注】飛蛾善拂燈。一名火花,一名慕光。 又蛾眉。【詩·衞風】螓首蛾眉。【前漢·揚雄傳】知衆嫭之嫉妬兮,何必颺纍之蛾眉。【師古註】蛾眉,影若蠶蛾眉也。 又姓。【通志·氏族略註】見《姓苑》。晉大夫蛾析之後,魏平東將軍蛾靑。 又影蛾,池名。【三輔黃圖】影蛾池,武帝鑿池以玩月,使宮人乗舟弄月影。 又與俄同。【前漢·外戚傳】孝成班偼伃,帝卽位,選入後宮,始爲小使,蛾而大幸。【師古註】蛾、俄古字通用。 又【廣韻】魚倚切,艤上聲。與蟻同。【禮·樂記】蛾子時述之。【註】蛾,蚍蜉也。【後漢·皇甫規傳】張角等皆著黃巾爲標幟,時人謂之黃巾,亦名爲蛾賊。【註】卽蟻字。喻賊衆多,故以爲名。 又人名。【左傳】蛾析。亦音魚綺切。 【爾雅】作 。【集韻】本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