椶字的含义
椶字的解释
椶
- 五行:
- 康熙笔画:13
- 拼音:zōng
- 繁体:椶
- 笔画:13
- 部首:木
椶字寓意
【椶】椶 zōng 同“棕”。
椶字解释
【椶】[①][zōng][《廣韻》子紅切,平東,精。]亦作“1”。亦作“棕1”。(1)木名。棕榈树。(2)棕毛或棕片。(3)颜色的一种。参见“椶色”、“椶緑”。
椶字诗词来源
【椶】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唐·作者:杜甫《绝句四首 其四》
左绵公馆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云。唐·作者:杜甫《海棕行》
自是众木乱纷纷,海棕焉知身出群。唐·作者:杜甫《海棕行》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金陵。唐·作者:戴叔伦《忆原上人》
兀兀山行无处归,山中猛虎识棕衣。中唐·作者:韦应物《寄庐山棕衣居士》
棕榈为拂登君席,青蝇掩乱飞四壁。中唐·作者:韦应物《棕榈蝇拂歌》
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唐·作者: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笠戴圆阴楚地棕,磬敲清响蜀山铜。唐·作者:薛能《赠无表禅师》
赤棕榈笠眉毫垂,拄楖栗杖行迟迟。五代·作者:贯休《道中逢乞食老僧》
琥珀珠黏行处雪,棕榈帚扫卧来云。唐·作者:皮日休《冬晓章上人院》
淮甸当年忆旅游,衲衣棕笠外何求。唐末至五代·作者:齐己《寄吴国知旧》
芍药花开菩萨面,棕闾叶散野人头。唐末·作者:王璘《句》
凌霄多半绕棕榈,深染栀黄色不如。五代末宋初·作者:欧阳炯《凌霄花》
松稍风触霓旌动,棕叶霜沾鹤翅垂。五代至宋初·作者:王元《题邓真人遗址》
棕叶带风惊玉勒,梅花和雪照红旌。北宋·作者:魏野《送太博知荣州》
早荷叶底蹲鸱伏,棕树梢头乱蝶穿。宋·作者:薛田《成都书事百韵》
海棕根干出栟榈,双势凌空剑外无。北宋·作者:赵抃《题府庭海棕》
藤梢橘刺元无路,竹杖棕鞋不用扶。北宋·作者:苏轼《宝山新开径》
垂空旋取海棕子,束发装成老法师。北宋·作者:苏辙《过侄寄椰冠》
白头不是折腰具,桐帽棕鞋称老夫。北宋·作者:黄庭坚《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王宣义》
左绵公馆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云。唐·作者:杜甫《海棕行》
自是众木乱纷纷,海棕焉知身出群。唐·作者:杜甫《海棕行》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金陵。唐·作者:戴叔伦《忆原上人》
兀兀山行无处归,山中猛虎识棕衣。中唐·作者:韦应物《寄庐山棕衣居士》
棕榈为拂登君席,青蝇掩乱飞四壁。中唐·作者:韦应物《棕榈蝇拂歌》
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唐·作者: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笠戴圆阴楚地棕,磬敲清响蜀山铜。唐·作者:薛能《赠无表禅师》
赤棕榈笠眉毫垂,拄楖栗杖行迟迟。五代·作者:贯休《道中逢乞食老僧》
琥珀珠黏行处雪,棕榈帚扫卧来云。唐·作者:皮日休《冬晓章上人院》
淮甸当年忆旅游,衲衣棕笠外何求。唐末至五代·作者:齐己《寄吴国知旧》
芍药花开菩萨面,棕闾叶散野人头。唐末·作者:王璘《句》
凌霄多半绕棕榈,深染栀黄色不如。五代末宋初·作者:欧阳炯《凌霄花》
松稍风触霓旌动,棕叶霜沾鹤翅垂。五代至宋初·作者:王元《题邓真人遗址》
棕叶带风惊玉勒,梅花和雪照红旌。北宋·作者:魏野《送太博知荣州》
早荷叶底蹲鸱伏,棕树梢头乱蝶穿。宋·作者:薛田《成都书事百韵》
海棕根干出栟榈,双势凌空剑外无。北宋·作者:赵抃《题府庭海棕》
藤梢橘刺元无路,竹杖棕鞋不用扶。北宋·作者:苏轼《宝山新开径》
垂空旋取海棕子,束发装成老法师。北宋·作者:苏辙《过侄寄椰冠》
白头不是折腰具,桐帽棕鞋称老夫。北宋·作者:黄庭坚《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王宣义》
椶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椶】【辰集中】【木字部】 椶;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537第26【唐韻】子紅切【集韻】【韻會】祖叢切【正韻】祖東切, 音騣。《石鼓文》作 ,俗作棕。【說文】栟櫚也。可作萆。張揖曰:本高一二丈,旁無枝,葉如車輪,皆萃于木杪,其下有皮,重疉裹之,每皮一匝爲一節,花黃白,結實作房如魚子狀。【山海經】石脃之上,其木多椶。【玉篇】椶櫚,一名蒲葵。 又椶竹,亦竹類。【益部方物記】有皮無枝,實中而榦。 又崖椶,草名。【蘇頌·圖經】狀似椶,有葉無花,采根治勞傷,效。俗作 ,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