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筒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tǒng
  • 繁体:
  • 笔画:12
  • 部首:

筒字寓意

【筒】 tǒng 粗大的竹管。 较粗的中空而高的器物:烟。邮。笔。 衣服等的状部分:袖儿。靴裙。

筒字解释

【筒】[①][tǒng][《廣韻》徒紅切,平東,定。](1)管;竹管。(2)泛指管状器物。(3)指衣服等的圆状部分。(4)钓。一种捕鱼用具。(5)套上或纳入圆状物。(6)指圈成圆形。(7)量词。用于状物装的东西。[②][dòng][《廣韻》徒弄切,去送,定。]洞箫。

筒字诗词来源

【筒】佳人遗我筒中布,何以赠之流黄素。西晋·作者:张载《拟四愁诗四首 其一》
桃竹书筒绮绣文,良工巧妙称绝群。盛唐·作者:李白《詶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唐·作者: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一》
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乾。唐·作者:杜甫《引水》
皇天应欲逸家辅,故遣盘桓醉碧筒。中唐·作者:阳城《谒赠何国子监司籍坚》
邮筒不解献茱萸。唐·作者:刘商《句》
多感君侯欢导引,临流遣兴醉碧筒。唐·作者:何坚《次韵答阳刺史城》
匣有青萍筒有书,何门不可曳长裾。中唐·作者:吕温《道州酬送何山人之容州》
为向两州邮吏道,莫辞来去递诗筒。唐·作者:白居易《醉封诗筒寄微之》
拣得琅玕截作筒,缄题章句写心胸。唐·作者:白居易《与微之唱和来去常以竹筒贮诗陈协律美而成篇因以此荅》
唯憎小吏樽前报,道去衙时水五筒。唐·作者:白居易《偶饮》
层岫回岑复叠龙,苦篁对客吟歌筒。中唐·作者:李贺《溪晚凉》
玉琴闲把看山坐,筒簟长铺与客眠。唐·作者:朱庆馀《题王丘长史宅》
截竹为筒作笛吹,凤凰池上凤凰飞。唐·作者:峡中白衣《赠马植》
别有一条投涧水,竹筒斜引入茶铛。唐·作者:马戴《题庐山寺》
虫丝度日萦琴荐,蛀粉经时落酒筒。唐·作者:皮日休《病中书情寄上崔谏议》
病来无事草堂空,昼水休闻十二筒。唐·作者:皮日休《所居首夏水木尤清适然有作》
大胜书客裁成柬,颇赛溪翁截作筒。唐·作者:皮日休《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詶谢》
萧疏桂影移茶具,狼籍蘋花上钓筒。唐·作者:皮日休《褚家林亭》
湖后钓筒移夜雨,竹傍眠几侧晨风。唐·作者:皮日休《杂体诗 其三 奉和鲁望晓起回文》

筒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筒】【未集上】【竹字部】 筒;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883第11【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 音同。射筒,竹名。【左思·吳都賦】其竹則桂箭、射筒。【異物志】射筒竹,細小通長,長丈餘,無節,可爲射筒,出交趾。 又【呂氏春秋】黃帝命伶倫作律次,制十二筒,以別十二律。 又【韻府】蜀郫縣大竹,截爲筒,盛酒,閉以藕絲,包以蕉葉,信宿,香達于外,曰郫筒。【杜甫詩】酒憶郫筒不用沽。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徒弄切,音洞。簫無底也。通作洞。【前漢·元帝紀】能吹洞簫。

与筒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筒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