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字的含义
胶字的解释
胶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10
- 拼音:jiāo
- 繁体:膠
- 笔画:10
- 部首:月
胶字寓意
【胶】胶 (膠) jiāo 黏性物质,有用动物的皮或角等熬成的,亦有植物分泌的和人工合成的:胶质。胶原。鳔胶。乳胶。万能胶。如胶似漆。胶合板。 用橡胶树的分泌物制成的有弹性的物质:橡胶。胶鞋。胶皮。胶布。 有黏性像胶的:胶泥。胶水。 粘着,粘合:胶合。胶着(zhu )。胶柱鼓瑟。
胶字解释
【胶】[①][jiāo][《廣韻》古肴切,平肴,見。][《廣韻》古孝切,去效,見。]“胶1”的繁体字。(1)黏性物质。用动物的皮、角等或树脂制成,亦有人工合成者。(2)特指制成胶质的药物。(3)黏住;使不能移动。亦指舟船搁浅。(4)牢固。(5)凝滞;停留。引申为冻住。(6)拘泥;固执。(7)欺诈;诡辩。参见“膠言”。(8)古代大学之称。(9)姓。殷周时有胶鬲。见《孟子》、《国语》、《吕氏春秋》等书。[②][jiǎo][《集韻》吉巧切,上巧,見。]“胶2”的繁体字。见“膠2膠擾擾”。[③][háo][《集韻》乎刀切,平豪,匣。]戾。参见“膠3加”、“膠3戾”。
胶字诗词来源
【胶】槃散流俗入胶盆。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
一心一意无穷已,投漆投胶非足拟。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夜夜空知心失眼,朝朝无便投胶漆。唐·作者:张鷟《游仙窟诗 赠崔十娘》
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唐·作者:杜甫《长沙送李十一》
麟角凤觜世莫识,煎胶续弦奇自见。唐·作者:杜甫《病后遇王倚饮赠歌》
黄昏始扣主人门,谁谓俄顷胶在漆。唐·作者:杜甫《相逢歌赠严二别驾》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唐·作者:杜甫《忆昔二首 其二》
季秋胶折边草腓,治兵羽猎因出师。唐·作者:贾至《相和歌辞 燕歌行》
以胶投漆苦不早,就中相去万里道。唐·作者:马异《荅卢仝结交诗》
文儒自袭胶西相,倚伏能齐塞上翁。中唐·作者:刘禹锡《览董评事思归之什因以诗赠》
改张琴瑟移胶柱,止息笙篁辨鲁鱼。唐·作者:李绅《拜三川守》
终身胶漆心应在,半路云泥迹不同。唐·作者:白居易《庐山草堂夜雨独宿寄牛二李七庾三十二员外》
池冰晓合胶船底,楼雪晴销露瓦沟。唐·作者:白居易《岁暮寄微之三首 其一》
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唐·作者:白居易《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二十八丈殷判官二十三兄》
百年胶漆初心在,万里烟霄中路分。唐·作者:白居易《予与山南王仆射起淮南李仆射绅事历五朝踰三纪海内年辈今唯三人荣路虽殊交情不替聊题长句寄举之公垂二相公》
玉梳钿朵香胶解,尽日风吹玳瑁筝。中唐·作者: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 其四》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中唐·作者:李贺《南园十三首 其三》
铜驼酒熟烘明胶,古堤大柳烟中翠。中唐·作者:李贺《许公子郑姬歌》
菜头出土胶入地,山庄取粟埋却车。中唐·作者:卢仝《苦雪寄退之》
鸂鶒交交塘水满,绿芒如粟莲茎短。唐·作者:温庭筠《张静婉采莲歌》
一心一意无穷已,投漆投胶非足拟。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夜夜空知心失眼,朝朝无便投胶漆。唐·作者:张鷟《游仙窟诗 赠崔十娘》
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唐·作者:杜甫《长沙送李十一》
麟角凤觜世莫识,煎胶续弦奇自见。唐·作者:杜甫《病后遇王倚饮赠歌》
黄昏始扣主人门,谁谓俄顷胶在漆。唐·作者:杜甫《相逢歌赠严二别驾》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唐·作者:杜甫《忆昔二首 其二》
季秋胶折边草腓,治兵羽猎因出师。唐·作者:贾至《相和歌辞 燕歌行》
以胶投漆苦不早,就中相去万里道。唐·作者:马异《荅卢仝结交诗》
文儒自袭胶西相,倚伏能齐塞上翁。中唐·作者:刘禹锡《览董评事思归之什因以诗赠》
改张琴瑟移胶柱,止息笙篁辨鲁鱼。唐·作者:李绅《拜三川守》
终身胶漆心应在,半路云泥迹不同。唐·作者:白居易《庐山草堂夜雨独宿寄牛二李七庾三十二员外》
池冰晓合胶船底,楼雪晴销露瓦沟。唐·作者:白居易《岁暮寄微之三首 其一》
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唐·作者:白居易《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二十八丈殷判官二十三兄》
百年胶漆初心在,万里烟霄中路分。唐·作者:白居易《予与山南王仆射起淮南李仆射绅事历五朝踰三纪海内年辈今唯三人荣路虽殊交情不替聊题长句寄举之公垂二相公》
玉梳钿朵香胶解,尽日风吹玳瑁筝。中唐·作者: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 其四》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中唐·作者:李贺《南园十三首 其三》
铜驼酒熟烘明胶,古堤大柳烟中翠。中唐·作者:李贺《许公子郑姬歌》
菜头出土胶入地,山庄取粟埋却车。中唐·作者:卢仝《苦雪寄退之》
鸂鶒交交塘水满,绿芒如粟莲茎短。唐·作者:温庭筠《张静婉采莲歌》
胶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胶】【辰集上】【月字部】 胶;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981第03【韻會小補】與交同。日月之交道也。(膠)【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 音交。【說文】昵也。作之以皮。【徐曰】昵,黏也。【玉篇】煮用其皮,或用角。【廣韻】膠漆。【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施膠必厚。又【弓人】凡相膠,欲朱色而昔。昔也者,深瑕而澤,紾而摶廉。鹿膠靑白,馬膠赤白,牛膠火赤,鼠膠黑,魚膠餌,犀膠黃。凡昵之類,不能方。【註】昔音錯。純赤之中,文又交錯也。澤,表裏有文,色潤澤也。紾,縝密。摶,音團,團圓也。廉,利也。昵,本作 。不方柔韌,不取其方整也。 又【爾雅·釋詁】膠,固也。【疏】膠者,所以固物。【詩·小雅】德音孔膠。【傳】膠,固也。 又【博雅】欺也。 又戾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蜿灗膠戾。【註】膠戾,邪曲也。 又【廣韻】太學也。【正字通】東膠,周學名。周之學,成均居中,左東序,右瞽宗。東膠卽東序也。 又【集韻】糾也。【禮·王制】養國老於東膠。【註】膠之言糾也。 又【正韻】黏泥不通。【莊子·逍遙遊】置杯焉則膠。 又膠葛,氣也。【前漢·揚雄傳】撠膠葛,騰九閎。【註】膠葛,上淸之氣也。 又【韻會】和也。【詩·鄭風】雞鳴膠膠。【傳】膠膠,猶喈喈也。 又詐也。【揚子·方言】膠,譎詐也。涼州西南之閒曰膠。 又【韻會】水名。萊州有膠水。 又地名。【戰國策】以膠東委於燕。 又姓。【前漢·古今人表】膠鬲。 又【廣韻】古孝切【集韻】居效切, 音敎。義同。 又【韻會】【正韻】 古巧切,音絞。動撓貌。【莊子·天道篇】膠膠擾擾乎。【音義】交卯反。 又【集韻】女巧切,音橈。澩膠,雜亂貌。又乎刀切,音豪。戾也。【楚辭·九辯】何况一國之事兮,亦多端而膠加。【註】膠加,戾也。音豪。 又【五音集韻】口交切,音敲。面不平也。(膠)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膠必厚施。〕 謹照原文改施膠必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