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時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0
  • 拼音:shí
  • 繁体:
  • 笔画:10
  • 部首:

時字寓意

【時】 shí 见“时”。

時字解释

【時】[①][shí][《廣韻》市之切,平之,禪。]“旹1”的今字。“时1”的繁体字。(1)季节。(2)指天时。(3)季度。三个月为一时。(4)特指历法。(5)时候;时间。(6)计时单位。时辰。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7)计时单位。小时。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8)泛指光阴;岁月。(9)适时;合于时宜。(10)当时;那时。(11)指当时的人。(12)时机;机会。(13)时运。(14)时代;时世。(15)时势;时局。(16)时尚;时俗。(17)借指时王。(18)善,鲜美。(19)处,处于。(20)语法范畴的一种。表示动词所指动作在什么时候发生。一般分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三种。有些语言分得更细。(21)副词。按时。(22)副词。及时。(23)副词。有时。(24)副词。两个“时”字叠用,表示时而这样,时而那样。(25)副词。时常;经常。(26)副词。特意。(27)连词。相当于“而”。(28)语气词。表停顿,相当于“呵”。(29)通“是”。此;这。(30)通“承”。顺承。(31)通“承”。承受,接受。(32)通“跱”。止息;停止。(33)通“伺”。等候。(34)通“伺”。侍候;侍奉。(35)通“司”。掌管。参见“夜”。(36)通“蒔”。种植。(37)姓。汉有时苗。见《三国志·魏志·常林传》裴松之注。

時字诗词来源

【時】今非其时来何求。先秦·作者:无名氏《获麟歌》
粗布衣兮缊缕,时不遇兮尧舜主。春秋卫国·作者:宁戚《饭牛歌》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壄。战国楚国·作者:屈原《国殇》
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秦·作者:阙名《巴谣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秦末·作者:项羽《垓下歌》
时未通遇无所将。西汉·作者:司马相如《琴歌二首 其一》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西汉·作者:刘彻《瓠子歌》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西汉·作者:刘彻《秋风辞》
日月星辰和四时。骖驾驷马从梁来。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周卫交戟禁不时。总领从官柏梁台。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博学多识与凡殊,时将昏暮白日午。西汉·作者:刘向《七言》
时携甥幼归候公。汉·作者:无名氏《张公神碑歌》
天时和兮甘露冷。汉·作者:无名氏《张公神碑歌》
时钓取兮给烹献。汉·作者:无名氏《张公神碑歌》
阴阳分兮钟律滋。星月列兮有四时。汉·作者:无名氏《李翊夫人碑叹》
今非其时来何求。汉·作者:无名氏《获麟歌》
凿石见火能几时。汉·作者:两汉乐府《古乐府诗》
官位普照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汉·作者:佚名《汉王氏镜铭》
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汉·作者:佚名《汉青盖镜铭》
杳筱丛生于水泽,疾风时纷纷萧飒。东汉·作者:班固《竹扇赋》

時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時】【辰集上】【日字部】 時;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494第22〔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 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 又【韻會】辰也,十二時也。 又【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 又【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謂伺虎不在家時而往謝之。 又【博雅】善也。【廣韻】中也。 又地名。【左傳·莊九年】戰于乾時。【註】乾時,齊地。時水在樂安界,岐流旱則竭涸,故曰乾時。 又姓。【廣韻】良吏傳有時苗。《何氏姓苑》云:今鉅鹿人。 又與塒同。【詩·王風】雞棲于塒。【釋文】塒,本亦作時。 又【韻補】叶上紙切。【王粲·七釋】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後時。進德修業,與世同理。 又叶側吏切。【屈原·離騷】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獨窮苦乎此時也。叶下態,態音替。

与時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時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