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字的含义
射字的解释
射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10
- 拼音:shè
- 繁体:射
- 笔画:10
- 部首:寸
射字寓意
【射】射 shè 放箭:射箭。后羿射日。 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等:射击。扫射。发射。射程。射手。 气体或液体等受到压力迅速流出:喷射。注射。 放出光、热、电波等:射电。辐射。射线。照射。反射。 有所指:暗射。影射。 射 yè 〔射干〕古书上的一种草,根可入药。 〔仆射〕中国秦至宋代的官名,宋代以后废。 射 yì 〔无射〕a.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之一;b.中国春秋时景王所铸钟名。
射字解释
【射】[①][shè][《廣韻》神夜切,去禡,船。][《廣韻》食亦切,入昔,船。](1)射箭。(2)泛指用推力、压力或弹力送出。参见“射門”、“射彈”、“射擊”。(3)射箭的技术。古代六艺之一。(4)乡射礼。(5)用以指投壶。(6)射宫。(7)圭墇上端锐出的部分。(8)猜度。(9)指打赌。(10)逐取;谋求。(11)投合。(12)照射;放射。(13)循着,顺着。(14)谓瞬间地斜视。(15)激;激荡。(16)拦阻。(17)讥刺。(18)“榭”的古字。(19)通“磔”。(20)姓。三国蜀有射援。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②][yè][《廣韻》羊謝切,去禡,以。]见“射2干”。“射2姑山”。[③][yì][《廣韻》羊益切,入昔,以。]“斁1”的古字。厌弃。
射字诗词来源
【射】弋不射宿杀已祛。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一》
走马海边射游鹿,偏坐石上弹鸣雉。东魏·作者:高昂《赠弟季式诗》
寄语幽并驰射客,未肯推门持借君。南北朝·作者:阳缙《侠客控绝影诗》
少年驰射出幽并,高秋摇落重横行;初唐·作者:刘希夷《死马赋》
风射蛟冰千片断,气冲鱼钥九关开。初唐·作者:沈佺期《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犀照湖花消魍■,龙呈剑气射虚邪。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四》
曲终独向筵前立,满眼春光射主人。武周·作者:苏焜《武三思席上咏绮娘》
寄书河上神明宰,羡尔城头姑射山。盛唐·作者:李颀《寄韩鹏》
左畔九个弯弧弓,一矢拟射顽狼胸。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一 南方七宿》
骑射先鸣推任侠,龙韬决胜伫时英。唐·作者:贺朝《从军行》
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盛唐·作者:高适《杂曲歌辞 邯郸少年行》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盛唐·作者: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其九》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盛唐·作者: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盛唐·作者:李白《荅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闻弦虚坠良可吁,君更弹射何为乎。盛唐·作者:李白《鸣雁行》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盛唐·作者:李白《相和歌辞 其一 从军行二首》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盛唐·作者:王维《出塞》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盛唐·作者:王维《杂曲歌辞 其三 少年行四首》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盛唐·作者:王维《老将行》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吴军。盛唐·作者:王维《老将行》
走马海边射游鹿,偏坐石上弹鸣雉。东魏·作者:高昂《赠弟季式诗》
寄语幽并驰射客,未肯推门持借君。南北朝·作者:阳缙《侠客控绝影诗》
少年驰射出幽并,高秋摇落重横行;初唐·作者:刘希夷《死马赋》
风射蛟冰千片断,气冲鱼钥九关开。初唐·作者:沈佺期《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犀照湖花消魍■,龙呈剑气射虚邪。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四》
曲终独向筵前立,满眼春光射主人。武周·作者:苏焜《武三思席上咏绮娘》
寄书河上神明宰,羡尔城头姑射山。盛唐·作者:李颀《寄韩鹏》
左畔九个弯弧弓,一矢拟射顽狼胸。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一 南方七宿》
骑射先鸣推任侠,龙韬决胜伫时英。唐·作者:贺朝《从军行》
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盛唐·作者:高适《杂曲歌辞 邯郸少年行》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盛唐·作者: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其九》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盛唐·作者: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盛唐·作者:李白《荅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闻弦虚坠良可吁,君更弹射何为乎。盛唐·作者:李白《鸣雁行》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盛唐·作者:李白《相和歌辞 其一 从军行二首》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盛唐·作者:王维《出塞》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盛唐·作者:王维《杂曲歌辞 其三 少年行四首》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盛唐·作者:王维《老将行》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吴军。盛唐·作者:王维《老将行》
射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射】【寅集上】【寸字部】 射;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294第13【唐韻】神柘切【集韻】食夜切【韻會】【正韻】神夜切, 蛇去聲。【說文】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禮 射義】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飾之以禮樂也。又射之爲言繹也。繹者各繹己之志也。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則中矣。又射義有大射,賔射,燕射。【周禮 地官 保氏】五射,曰白矢,曰參連,曰剡註,曰襄尺,曰井儀。詳【鄭司農註】。 又【廣韻】羊謝切【集韻】【韻會】【正韻】夤謝切, 音夜。僕射,秦官名。【漢官儀註】僕,主也。古者重武事,每官必有主射督課之,故名。師古曰:射本如字讀,今音夜,蓋關屮語轉爲此音也。朱子曰:禮僕人師扶左,射人師扶右。周官大僕之職,僕射之名,蓋起於此。漢獻帝始分置左右僕射,唐改左右匡政,又改左右相。 又【廣韻】【集韻】 食亦切,音實。【增韻】以弓弩失射物也。又指物而取曰射。【論語】弋不射宿。又【蜀志】孟光曰:吾好直言,每彈射利病,爲世所嫌。歐陽氏曰:泛而言射,則在去聲,以射其物而言,則在入聲。《正字通》以爲曲說,非。 又【廣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 音睪。【詩 大雅】無射亦保。【周頌】無射于人斯。【註】射,厭也。 又無射,九月律名。【前漢 律歷志】無射,言陽氣上升,隂氣收藏,終而復始,無厭已也。 又叶當故切,音妒。【詩 小雅】式燕且譽,好爾無射。 又叶於略切,音約。【詩 大雅】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楚辭 天問】封豨是射。叶下若。 【說文】本作 。从身从矢。或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考證:〔【禮·射義】射之爲言繹也。各繹己之志也,故射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後中。〕 謹照原文改:繹者各繹己之志也。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則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