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虵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9
  • 拼音:shé
  • 繁体:
  • 笔画:9
  • 部首:

虵字寓意

【虵】 shé 同“蛇1”。

虵字解释

【虵】[①][shé][《廣韻》食遮切,平麻,船。][《廣韻》託何切,平歌,透。]“它2”的今字。亦作“1”。亦作“1”。(1)爬行动物。体圆而细长,有鳞,无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捕食蛙、鼠等小动物,大蛇也能吞食大的兽类。(2)象征国君、君子等。(3)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巳”。(4)星名。(5)方言。水母。(6)山名。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城中,与汉阳龟山隔江对峙。(7)姓。晋有蛇玄。见《晋书·姚泓载记》。[②][yí][《廣韻》弋支切,平支,以。]亦作“2”。亦作“2”。(1)曲折通过。(2)通“貤”。增加。(3)通“訑”。参见“蛇2蛇”。[③][chí][《集韻》陳知切,平支,澄。]弛;改易。

虵字诗词来源

【虵】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魏晋·作者:无名氏《陇上为陈安歌》
十荡十决无当前,战始三交失蛇矛。魏晋·作者:无名氏《陇上为陈安歌》
怀抱一鸡来赴会,手把龙蛇在两楹。南梁·作者:菩提达摩《谶 其十八》
高峰逢人又脱衣,小蛇虽毒不能为。南梁·作者:菩提达摩《谶 其二十一》
寄胎托俗蟒蛇身。胎中诵经不遇人。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二》
大富长者树提阇。有一手巾像龙蛇。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六》
龟甲参差白虹色,辘轳宛转黄金饰。唐初·作者:李峤《宝剑篇》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初唐·作者:郭震《古剑篇》
鹤立蛇形势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盛唐·作者:李隆基《佛教梵文唵字唐玄宗书并读 其一》
鹤立蛇形势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盛唐·作者:李隆基《佛教梵文唵字唐玄宗书并读 其二》
兵刃水火不能忤,何但虫蛇兼虎兕。唐·作者:罗公远《大还丹口诀》
电傍两星土功吏,腾蛇室上二十二。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六 北方七宿》
怪石堆山如坐虎,老藤缠树似腾蛇。盛唐·作者:李白《太华观》
丈八蛇矛出陇西,弯弧拂箭白猿啼。盛唐·作者: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其二》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盛唐·作者:李白《草书歌行》
奔蛇走虺势入坐,骤雨旋风声满堂。唐·作者:张谓《句》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唐·作者: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唐·作者: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鹤禁通霄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唐·作者:杜甫《洗兵马》
木叶黄落龙正蛰,蝮蛇东来水上游。唐·作者: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六》

虵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虵】【申集中】【虫字部】 虵; 康熙笔画:9; 页码:页1076第32【唐韻】俗蛇字。

与虵字同五行属的字

    与虵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虵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