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舌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6
  • 拼音:shé
  • 繁体:
  • 笔画:6
  • 部首:

舌字寓意

【舌】 shé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头。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剑。 语言辩论的代称:战(激烈议论)。 像头的东西:帽。火。 铃或释中的锤。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舌字解释

【舌】[①][shé][《廣韻》食列切,入薛,船。](1)头。俗亦称头。(2)代指言语。(3)指畚箕外伸的部分。(4)泛称状物。(5)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6)指古代箭靶两旁上下超出躬的部分。(7)姓。春秋越有庸。见《国语·吴语》。

舌字诗词来源

【舌】自言家在赵邯郸,翩翩舌杪复剑端。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二》
文含金玉知无朽,舌似兰荪尚有馨。隋末唐初·作者:李世民《赞姚秦三藏罗什法师诗》
河里六星名卷舌,舌中黑点天谗星,砺石舌傍斜四丁。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四 西方七宿》
孤帆影入江烟尽,百舌声流浦树新。唐·作者:陆翚《句》
清净耳聆绝弦琴,广长舌相无生曲。唐·作者:陆善经《寓汨罗芭蕉寺》
赤叶枫林百舌鸣,黄泥野岸天鸡舞。唐·作者:杜甫《寄柏学士林居》
齿落未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唐·作者: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百舌犹来上苑花,游人独自忆京华。唐·作者:顾况《樱桃曲》
落花惹断游空丝,高楼不掩许声出,羞杀百舌黄莺儿。唐·作者:顾况《郑女弹筝歌》
相君长命复富贵,口舌贫穷徒尔为。唐·作者:顾况《柳宜城鹊巢歌》
童稚候门烹雀舌,黎老植杖盼菊松。中唐·作者:阳城《谒赠何国子监司籍坚》
玲珑珠缀鱼网张。高枝反舌巧如簧。唐·作者:秦瑀《柏梁体状云门山物》
芬芳鸡舌向南宫,伏奏丹墀迹又同。中唐·作者:权德舆《太原郑尚书远寄新诗走笔酬赠因代书贺》
此禽轻巧少同伦,我听长疑舌满身。唐·作者:严郾《赋百舌鸟》
百舌乍啼莺学语,分明听在指头边。唐·作者:路半千《句》
孤修闭息行存想,执定舌根做赤龙。唐·作者:钟离权《破迷正道歌》
伍员结舌长嘘嚱,忠谏无因到君耳。唐·作者:刘商《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舌关哑咽畜哀怨,开笼放飞离人眼。中唐·作者:王建《伤邻家鹦鹉词》

舌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舌】【未集下】【舌字部】 舌; 康熙笔画:6; 页码:页1006第22【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食列切,然入聲。【說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別味者也。【徐曰】凡物入口,必于於舌。【六書精薀】舌以卷舒爲用,口以開闔爲用,各一其隂陽也。【釋名】舌,卷也,可以卷制食物,使不落也。【又】舌,泄也,舒泄所當言也。【易·說卦】兌爲口舌。【疏】口舌,爲言語之具也。【詩·大雅】莫捫朕舌,言不可逝矣。 又射侯上下个曰舌。【儀禮·鄕射禮】倍中以爲躬,倍躬以爲左右舌。【註】居兩旁謂之个,左右出謂之舌。 又言也。【揚子·太 經】吐黃酋舌。【註】舌,言也。 又姓。【姓纂】越大夫舌庸。又羊舌,複姓。【左傳·閔二年】狐突欲行。羊舌大夫曰:不可。【疏】羊舌,氏也。爵爲大夫。 又官名。【周語】坐諸門外,而使舌人體委與之。【註】舌人,能達異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又國名。【淮南子·地形訓】穿 民,反舌民。【註】反舌民,不可知而自相曉。一說舌本在前,不向喉,故曰反舌也。南方之國名也。【山海經】歧舌國在其東。一曰在不死民東。【註】其人舌皆岐。或云:支舌也。 又草名。【爾雅·釋草】萿,麋舌。【註】今麋舌草春生葉,有似於舌。又【博雅】燕薁,蘡舌也。又【正字通】牛舌,芣苢。別名江東呼蝦蟇衣,山東名牛舌。 又鳥名。【禮·月令】仲夏之月,反舌無聲。【註】反舌,百舌鳥。【淮南子·說山訓】人有多言者,猶百舌之聲。【註】百舌,鳥名。能易其舌,效百鳥之聲,故曰百舌也。 又無舌,蟲名。【本草註】一名益符,主閉。 又長舌,獸名。【山海經】長舌山有獸,名長舌,狀如禺,四耳,出則郡多水。 又【韻補】叶商刮切,音殺。【詩·大雅】出納王命,王之喉舌。賦政于外,四方爰發。 又叶食僞切,音逝。【郤正釋譏】家挾殊議,人懷異計。縱橫者欲披其胷,徂詐者暫吐其舌。

与舌字字同部首的字

与舌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舌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