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拾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0
  • 拼音:shè
  • 繁体:
  • 笔画:9
  • 部首:

拾字寓意

【拾】 shí 捡,从地上拿起:草。粪。零(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于文章标题)。取。俯皆是。人牙慧。 收,敛,整理:收掇。 “十”的大写。 旧称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护袖。 丢 shè  ㄕㄜˋ 古同“涉”,历,经由:级而上。

拾字解释

【拾】[①][shí][《廣韻》是執切,入緝,禪。](1)捡取。(2)谓吸引。参见“芥”。(3)抓;捉。(4)收敛;收。(5)整治;惩治。参见“掇”。(6)射鞲。古代射箭时用的皮制护袖。(7)钻;撞。(8)数词。“十”的大写。(9)见“襲”。[②][jié][《集韻》極業切,入業,羣。]更递;轮流。[③][shè][《集韻》實欇切,入葉,禪。]蹑足而上。

拾字诗词来源

【拾】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南北朝·作者:无名氏《杨白花》
数钱拾翠争佳丽,拂红点黛何相似。陈朝·作者:江总《新入姬人应令诗》
拾翠总来芳树下,踏青争绕绿潭边。唐·作者:万齐融《三日绿潭篇》
罗袖婵娟似无力,行拾落花比容色。唐·作者:王翰《春女行》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唐·作者: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唐·作者:杜甫《秋兴八首 其八》
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唐·作者:杜甫《徒步归行》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唐·作者: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一》
省郎京尹必俯拾,江花未落还成都。唐·作者:杜甫《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
应知子建怜罗袜,顾步裴回拾翠钗。唐·作者:范元凯《章仇公席上咏真珠姬》
老翁八十犹能行,将领儿孙行拾稼。唐·作者:元结《宿洄溪翁宅》
嘈囋一声钟鼓歇,万人楼下拾金钱。唐·作者:顾况《宫词五首 其四》
家童拾薪几拗折,玉润犹沾玉垒雪。唐·作者:顾况《露青竹杖歌》
乳燕拾泥依古井,鸣鸠拂羽历花林。中唐·作者:李端《野寺病居喜卢纶见访》
帐前跪作本音语,拾襟搅袖为君舞。中唐·作者:李端《胡腾儿》
开园过水到郊居,共引家童拾野蔬。中唐·作者:卢纶《秋中过独孤郊居》
巡拾玉沙天汉晓,犹残织女两三星。中唐·作者:王建《夜看美人宫棋》
美人开池北堂下,拾得宝钗金未化。中唐·作者:王建《开池得古钗》
热眠雨水饥拾虫,翠尾盘泥金彩落。中唐·作者:王建《伤韦令孔雀词》
就中一夜东风恶,收红拾紫无遗落。中唐·作者:王建《春去曲》

拾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拾】【卯集中】【手字部】 拾;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428第24【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 音十。【說文】掇也。【廣韻】收也,斂也。【左傳·昭三年】無備而官辦者,猶拾瀋也。【註】猶拾汁,終不可得。【前漢·夏侯勝傳】經術苟明,其取靑紫如俛拾地芥。又【汲黯傳】補過拾遺,臣之願也。 又拾遺,官名。【唐書·百官志】補闕拾遺,掌供奉諷諫。 又不知而問曰拾沒。俗譌爲什麽。一曰射韝也。著於左臂以遂弦。【詩·小雅】決拾旣佽。【傳】決,鉤弦也。拾,遂也。【儀禮·鄕射禮】袒決遂。【註】遂,射韝也。以韋爲之,其非射時則謂之拾。拾,斂也,所以蔽膚斂衣也。 又今官文書借爲數目之十字。 又【集韻】【正韻】 極葉切,音笈。更也。【禮·投壷】左右告矢,具請拾投。【疏】賔主更遞而投也。【儀禮·鄕射禮】取弓矢拾。【疏】遞取弓矢也。 又【集韻】【韻會】 極業切,音跲。義同。 又實攝切,音涉。躡足升也。【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註】拾當爲涉聲之誤也。級,等也。 【正韻】涉拾 失涉切,音攝,義同。疑韻切有脫誤。

与拾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拾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